水池巷 池水难觅 巷陌留存

2016-02-25 10:23: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不走进临汾的小巷深处,你就不知道它的历史文化,地名故事在一个个脚印走遍街头巷尾后变得清晰。2月23日,记者在走访尧都区南街一带时,探寻了关于水池巷和它背后的故事。

  寻找巷名

  水池巷,地处东赵村内,位于福利巷中段路南,南北走向,北起福利巷,南至东赵路,东西各与东赵北十巷和东赵北八巷相邻。

  在寻找巷名时,许多居民告诉记者,巷子不是因水池得名,而是因为一个泊池才有这样的名字。

  “最早时巷子北头路东,有一个直径十七八米、深度3米左右的水池子,人工挖成,主要功能是存放雨水,便于人们汲取,老百姓称它为‘泊池’,巷子因此得名。”54岁的杨先生说,他在此住了20余年,在泊池还存在的年代,周围都是田地。

  回忆泊池

  对于泊池的记忆,很多水池巷的居民都记忆犹新。76岁的王根兰是水池巷的老居民之一,她见证了泊池的产生、变化和消失。

  “这条巷子是整个东赵村地势最低的地方,最初人口稀少,巷子北头地势高,路西一带都是窑洞,后来为了进行村子建设,把路面降低了很多。之后住房多了,巷子也初步形成,但是没有下水道,一到连阴雨时,整个东赵村东、西、南3个方向的水都流向这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委会就挖了一个泊池,那时还没有福利巷,泊池以北都是地,原来泊池的位置,就是现在巷子北头路东的地方。”

  抚今追昔

  王根兰的儿子刘先生表示,他们家在1980年在此建房,居住至今也一直受着“地势最低”的困扰。“排水系统太落后,不能应对汛期的雨水,一旦遇到连续雨天,这个地方就被淹了。”刘先生说,这条巷子是这一带相对最宽的胡同,而且名字也是特立独行。

  “这巷子本来应该叫做东赵村北九巷,因为村子规划建成后,从秦蜀路开始往东,巷子分别按照东赵村北一、二等名字排列,后来在福利巷修成后,又将水池巷的名字用在了路牌上。”刘先生介绍说。

  记者经过查询相关资料,在《临汾市南街办事处地名汇编》一书中找到了关于福利巷路面硬化的记载,但有关水池巷的历史却没有相关记载。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