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扫帚写春秋

2015-02-27 08:5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记者初次见到古县城市绿化环境卫生队职工李慧芬时,她正在古县广场周围的花池中捡拾垃圾。李慧芬个子不高,敦实,面色红润,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我有啥可采访的,真是耽误你们的时间。”记者赶忙说:“是我们耽误你工作了。”交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李慧芬说,她的老家在河北蓟县。1974年,母亲带着她和弟弟妹妹从老家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古县。从此,古县就成了她的第二个故乡。1986年她参加工作做了一名保洁员,29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古县城的每一条街巷,亲眼见证了古县城区从小到大,从简陋到繁华的变迁过程。

每天天不亮,当整座城市还处于一片沉寂时,李慧芬和她的队友们就已经拿着扫把、推着小车,走在大街上了。因为她们必须赶在市民起床前把街道清理干净,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多年来,她和队友们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连吃饭都不能按时按点,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三伏酷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未间断。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李慧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只要需要,她总是冲在前面抢着干。若单位提出要求或者临时增加紧急任务时,无论多晚,她加班加点,从不延误。哪里活最累、哪里活最脏,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李慧芬每天要坚守岗位作业十几个小时,遇到高温季节,垃圾成倍增加,工作时间就更长了。然而,李慧芬的辛勤劳动并非能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当有些居民把生活垃圾倒在自己已经清扫干净的马路上时,当沿街的门店为了省事或为了逃避垃圾处置费,每天趁夜间把垃圾堆放到路边时,她一次次地重新清理,她希望能用行动感化他们,也曾好言相劝。但有时还不被有些群众理解,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委屈。坚持到今天,太多的辛酸和苦辣她从不愿提及,也从未动摇过她坚定地干好环卫工作的决心。

时间长了,李慧芬和附近区域的人们熟悉了。她的真诚,她的善良,她的容忍与吃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大家。此后,每当垃圾车的铃声准时响起,附近的居民都会自觉把垃圾扔进垃圾车里。看到居民的这些变化,李慧芬心中非常高兴,她说自己的工作能被人理解,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如今,她工作过的地段居民见了她,都会与她打招呼,让她歇歇,与她聊聊;工作区的个体商铺,也与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她工作结束来到门口,主动给她倒水,和她拉家常。李慧芬感到无比的欣慰,她只有一个信念:既然选择了环卫工作,就一定要无愧于“城市美容师”的称号!为了把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落实好,李慧芬和她的队友们顶着压力,加班加点,对全城的卫生进行一次次地大清理,街边的广告栏、垃圾桶、边边角角等一些卫生死角,只要能看到的,都在他们的清理范围内。那些天,她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但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她没有请过一天假,硬是熬了过来。

作为一名女同志,家里的事事都得操心,样样都得周全。可李慧芬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打理家中的事情。每当谈到这些,李慧芬觉得愧对家人。她说她最感激的人是她的丈夫,这么多年来,家中的活基本上全落在了丈夫身上,她劳累一天回到家还能有碗热乎乎的饭菜等着她,她感到很幸福、很知足。

记者问李慧芬:“干清洁工作辛苦吗?”她回答说:“累是累些,但已经习惯了,咱就是农民出身,不怕吃苦。我觉得每天早早起床反倒对身体特别有好处。我也很少请假,即使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是吃点药就继续上班。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想把它干好。”“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李慧芬用一个普通清洁工的标准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并多次被评为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用实际行动引导人们更加爱护自己的家园。记者 陈华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