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用行动诠释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的新内涵

2015-10-19 08:51: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山城小县美如画

——古县卫生清洁运动纪实

    当2008年我市首顶“国家卫生县城”的桂冠荣耀古县时,人们的目光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偏居一隅的山城小县为何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在这里,古色古香的牡丹冲击着到访者的视野、历史名相的故事浸润着到访者的心田、干净整洁的环境烘托出和谐的生活。很难说是这如画的山水滋养出古县人爱护家园的虔诚之心,还是这些勤劳的人们呵护有加造就了清洁卫生的美好氛围,古县正用行动诠释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的新内涵。
    部署落实 真抓实干
    自全省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开展以来,古县将“治污改善环境”列为全县四件大事之一,将环境改善和卫生清洁运动列入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召开“推进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验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制订出台《古县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2015年实施方案》;成立由县长任总指挥的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城市环境卫生整治组等七个工作组,分别由政府班子成员任组长,各自组建班子开展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努力营造整洁、卫生、健康、宜居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环境满意度和幸福感。
    春季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夏季开展“消杀”减少蚊蝇、秋季清理杂草美化河道、冬季铲冰除雪方便群众。在古县,党政班子、机关干部带头义务劳动、美化环境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广大干部职工以“5+2”“白+黑”的工作态度,主动放弃休息日,全员开展义务劳动,在长达5公里的战线上,上千名机关干部清杂草、捡垃圾,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累计清理垃圾杂草上百吨。河道清理任务完成之后,县直各单位又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分别包联空闲地整治任务区和街道卫生责任区,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彻底清理城区空闲地责任区内的杂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协助职能部门对县城主要街道市容市貌进行规范和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通过一系列活动,展现了县直机关干部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全面改善了县城的整体卫生面貌,在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城乡卫生清洁氛围,广大党员干部用实干、苦干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为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凝聚了信心、汇聚了力量。
    全民动员宣传到位古县发出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动员令”,全面加强城乡清洁运动和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力营造领导重视、部门履职、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发放《关于城乡全体居民家家户户勤动手、保洁净、护环境、树形象,人人都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作贡献的动员书》与居民户签订《关于城乡全体居民家家户户勤动手、保洁净、护环境、树形象,人人都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作贡献的承诺书》,用恳切动情的话语和明确细致的要求,广泛深入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卫生创建工作,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维护美好的生活环境。《古县新闻》持续跟踪刊发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和城乡清洁工程开展情况,每期都有相关报道,引导舆论导向。县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插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开展城乡爱国清洁运动的标语、口号,制作专题新闻片和县城风景宣传片,倡导居民珍惜、维护县城环境面貌。充分发挥“古县爱国卫生”微信平台作用,及时发布全县的爱国卫生工作动态,设立卫生问题群众参与举报热线,接受群众建议与投诉,及时督促职能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核查和整改。卫生部门向县城居民住户发放健康知识口袋书,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卫生文明素养。住建部门向沿街经营户下达“门前五包”责任书,要求经营户自觉维护店前卫生秩序,杜绝乱贴乱画、乱摆乱放现象。团县委动员青年志愿者开展卫生创建志愿活动,发动团员青年主动维护美好生活环境。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用学生带动家长,用亲情宣传文明。社区居委会干部走街串巷、挨门逐户动员居民清除破旧对联,按时洒扫庭除,用邻里之情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以“情”动人的宣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已经行动起来,自觉维护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主动同不文明现象作斗争,人人参与清洁运动,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深化整治 巩固长效
    城乡卫生清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细微处见功夫,古县结合实际提出“全面开展十项检查,大力整治‘十乱’问题,深化城乡清洁行动,确保优良生活环境”的工作任务,县直各机关单位迅速行动,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将县城8路11街全部分片分段包联,全体干部职工细化责任、明确任务,逐街逐巷全面开展“十项检查”,检查结果统一汇总,分类通报职能部门,集中进行整治。同时,机关干部在包联街道,劝阻不文明行为,大力整治“十乱问题”。在机关党员干部的示范和引领下,学校、社区、城镇、农村都积极行动起来,男女老少都主动参与进来,抓细抓小,从身边小事做起,勤动手、保洁净、护环境、树形象,自觉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8年创建和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的经验,使古县全体干部群众认识到,城乡环境卫生是一项动态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会一劳永逸,如何让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长效保持?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投入和规范有序的管理。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常态化。2014年,古县投资4000万元,对县城主干道进行全面铺装,2015年又启动了龙泉西街和平阳西街的建设工程,建成区道路系统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均已提上议事日程。城区3座五星级公厕,7座三星级公厕,24小时向市民免费开放,2015年新建一座已经投入使用。二是市容保洁制度常态化。严格执行垃圾定时定点倾倒制度,做到12小时保洁。提高保洁人员待遇水平,成立环卫保洁公司,将城区保洁员纳入合同制管理,使保洁员工资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对县城的早夜市和瓜果摊进行统一规划,限定经营范围和时间,制定了卫生保洁制度。三是纠察执法常态化。成立督导检查组、城市管理联合执法队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占道经营行为,果断予以制止、纠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定期开展交通秩序大整顿,刷新县城内各主要街道交通标志和标线,合理规划车辆停放位置和运行路线,严厉查处机动车辆乱行乱闯、乱停乱靠等违章行为,保证县城交通有序顺畅。四是重点区域整治常态化。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包联街道和城中村,各社区和机关单位均实行周末大清扫制度,并挂牌包联卫生责任区,广泛开展卫生评比和创建工作,确保卫生状况保持长效。五是基础卫生工作常态化。按年度制定“四害”消杀计划,引入专业消杀公司规范作业;狠抓食品安全工作,亮证经营,台账管理,餐饮服务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在90%以上。
    古县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将“创卫精神”贯彻到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始终,从群众需求出发,用实干的精神带动群众,用真情实感发动群众,最后回归百姓生活,百姓首肯了,卫生这点“小事”就变得大有意义了。(李宁 李育锋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