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秦壁村:4000亩蔬菜基地让村民走上富裕路

2015-07-14 10:19: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满目春光一片绿

——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设施农业发展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现在的秦壁村可是今非昔比了,你看着这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多好啊,整个村光蔬菜基地就占地4000亩,村民们不用出去打工,在自家地里就能挣到钱,而且比打工还挣得多。”7月10日,经常到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指导村民种植蔬菜技术的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专家陈永杰站在地头告诉记者。

    近年来,秦壁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率先在该县乃至全市走出一条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致富路线,道路形成四纵四横。该村相继建立4000亩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及冷库,成立了晋丰种植有限公司蔬菜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秦壁“开心农场”的建成,将进一步发展立体种植休闲观光农业,进而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丰收的有利局势,走出一条科技兴农、兴村富民之路。

    回想起2001年的秦壁村,陈永杰感慨万千,秦璧村有传统的栽植大葱历史,由于农民科技素质低,在大葱的育苗上沿用传统的育苗技术,育出的葱苗质量差;在大葱的栽植上采用窄行栽培,使大葱培土困难,倒伏严重,葱的商品性差,亩效益低下。豆角、黄瓜、西红柿、辣椒、西葫芦等蔬菜都有零星种植,但掌握不了新技术,形不成产业,严重制约秦璧村的蔬菜产业发展。

    为了方便对菜农技术指导,小麦研究所的专家帮助秦壁村建立起科技站,发现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晚上用多媒体进行蔬菜技术培训,使农民在学中干、干中学,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把秦璧村的农民种植水平提高了,当年大葱亩产比过去增产30%,豆角增产23%,黄瓜增产25%,西红柿增产19%,辣椒增产21%,西葫芦增产15%以上,种菜农户的收益比过去增加了30%以上,蔬菜的高产高效极大地调动了秦璧村农民的种菜积极性。2002年秦璧村的蔬菜面积由过去的1000亩发展到3900亩,初步形成以大葱、豆角、黄瓜和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净蔬菜产业使秦璧村人均收入提高了1200元。

    如今,蔬菜基地中露地蔬菜面积3500余亩,主要种植豆角、大葱、西葫芦等;设施蔬菜500亩,其中日光温室113栋,春秋棚35栋,主要种植黄瓜、苦瓜、辣椒等。生产的大葱、黄瓜、豆角、辣椒四类产品均获得国家绿色蔬菜认证,注册“秦壁牌”商标,年产销蔬菜2200余万公斤,产值达3000余万。在县城内设立7个蔬菜直销点,为附近社区群众提供新鲜绿色蔬菜。

    近年来,秦壁村围绕“品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模式,发展集采摘、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给城市人一个休闲观光采摘蔬菜的自由空间,给村民一个立体循环、科学合理的集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形成一个环境与农业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循环。加之青少年科技示范基地的形成,将有力推动绿色、健康、文明、清洁的现代农业建设。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品尝到无污染的绿色食物,体验农业生活的情趣,为绿色生态旅游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秦壁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平对记者说。

    2013年5月初秦壁村开始建设“开心农场”,10月底竣工。记者在“开心农场”内了解到,里面设有农事体验区、农业科普区、观赏采摘区、休闲骑行区、美食休闲区、木屋会务区等功能区。农事体验区实施蔬菜、果树认养;农业科普区内设有做工精美的木制介绍栏,写有二十四节气及对应的农耕活动介绍;观赏采摘区内游客可以亲自采摘到秦壁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骑行休闲区,将蔬菜基地内部分道路规划设计为自行车骑行所使用,骑行爱好者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田园风光,又锻炼了身体;美食休闲区向前来参观者提供丰富可口的农家美食;木屋会务区提供垂钓、水上娱乐、会务住宿等全方位服务。整个园区实现农业的特色化、生态化、设施化、科技化、高效化,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结合,用以解决“三农”问题,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推动新农村家园建设。

    在开心农场,记者看到59岁的村民吕春生正在栽葱,他告诉记者:“我这把年纪了,出去打工没人要不说,风险还挺大。去年我把土地流转了,我们老两口就在这农场干活,每个月每人2000元,一年算下来,差不多5万元,上哪儿找这么美的差事啊。”(董枭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