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子老人展示“红色盟书”
临汾新闻网讯 “翻箱倒柜整理物件时,发现46年前拜洪洞通背拳大师程涌泉为师父时7兄弟的结盟书。”3月30日,洪洞县万安镇古稀老人陈保子介绍“红色盟书”的来历。
“这是一份没有公开的拜师文书,7个人,人手一份。”古稀老人王仁杰、陈保子说道。那时年轻,酷爱武术,洪洞通背拳大师、第七代传人程涌泉在万安供销社当营业员,他经常到万安学校义务传授洪洞通背拳。两人早有拜师的渴望,于是开始联络平时一起向师父学拳的姬天喜、杨成心、焦安熊、陈根龙、姬和平,两人倾诉了拜师学拳的意愿。
“那时正是反帝反修的高潮期,拜师学艺属封建的一套,所以拜师仪式虽然比较隆重,却只在小范围内举行。”陈保子回忆。那是1970年的正月廿,他们7人经过商量,请万安村有威望的陈仰宇(音)、杨生全做介绍人,杨成心是杨生全的大儿子。
陈保子称,拜师前,先竖起洪洞通背拳宗师郭永福的牌位,师父在前,两位介绍人在其身后,他们7人在介绍人后边,一起向宗师行了叩拜礼。然后,师父程涌泉坐在椅子上,两介绍人坐在一条木板凳上,7人一起先向师父程涌泉行叩拜礼认师,然后再向介绍人行礼示谢。第一轮礼结束后,比他年龄大的王仁杰坐到了师父程涌泉旁边。他是第二个坐下的,姬和平年龄最小,他行的跪拜礼最多。
“拜师准备还算充分。”陈保子说,拜师前就由师弟焦安熊执笔,在红布上写下了“首先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为了加强战备,保卫祖国,消灭苏修,我们7人在毛泽东思想照耀下忠心结义为骨肉兄弟,虽不是一母同生,但为祖国、为人民的事业,甘愿同生死、共患难,一人有难,7人承担。若有生邪之道,死于刀枪之下。”陈保子感慨地说:最后‘结义人’是我们7个人的名字。时间过得真快,拜师学拳快50年了。”如今兄弟7人,杨成心已成故人。
当时在现场观看拜师仪式的还有杨成心的弟弟杨成义、梁小宝、陈拽生、陈和平4人。陈和平是介绍人陈仰宇的孙子。拜师仪式结束后,介绍人陈仰宇、杨生全又搓和他们4人也拜程涌泉为师父。由于没有准备,他们4人没有拜师文书。
杨成心的爷爷是万安一带比较有名的厨师,他看到孙子拜师,儿子当介绍人,崇武的老人心里特别高兴,当即表示要露一手,让他们品尝自己的拿手好菜“洪洞重八席”,而且是素“重八席”。“那是有生以来吃到的最美味,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陈保子说,洪洞“酥肉”是用茄子做的,红烧肉”是用豆腐和粉面加工的,可以假乱真,吃到嘴里很有味道。
1972年,山西省电视台在万安拍摄“武术新苗”电视专题片,演出以万安学校武术队为主。毕业回到生产队的学生及程涌泉的弟子也参加了专题片的拍摄。
拍摄专题片后,学校的体育课多以洪洞通背拳及器械为主,进行教学。由此,拜师学拳从幕后走到台前,先后有11批弟子,好几百人拜程涌泉为师,但都没有结盟书。从此,万安因武术在洪洞乃至全省出了名。
那时万安全村也没有几台电视,而且还是黑白的。当接到电视台播出专题片的具体时间,有电视的人家和生产队将电视搬到院中,让更多的村民观看。“看到自己和众多师弟、师妹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陈保子回忆说,回到家,父母也高兴地合不拢嘴。”
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