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春风谋发展 勇立潮头谱新篇
——洪洞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工作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春暖花开,正值春耕春种时节。4月6日,洪洞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农机操作手)班开班了。在辛村乡马三村农机培训学校的校园里,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不时响起,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主任贾宏海正带领技术人员对10余台机械进行全面检修,贾宏海边忙碌边向笔者介绍:“眼下,春耕备耕即将开始,越是农忙时节,越要注意农机具的保养,否则是要耽误春耕大事的。”
教室里座无虚席,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操作手)共计120余人分两期参加培训,特邀了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十佳农机教师张淑娟、市农机局服务体系管理站站长张林田等专业老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主任贾宏海就这次培训的目的意义进行了动员讲话。
用农机“武装”农业
以前,老辈们流传着一句格言“养儿防老,养牛耕田”。如今,行走在田间地头,用耕牛耕地的时代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铁牛,“犁田不用牛,插秧不弯腰、收割不用刀、运输不用挑”的现代农业新气象已普及全县,这些变化与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对农机事业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2015年,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装备购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使全县农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机收面积93万亩,机收水平达到78.3%,其中玉米机收面积32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30670万元,超计划任务70万元,增长4.2%,纯收入达到18644万元。在农业产业化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推动下,新型复式农机装备快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9%,农业机械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全面拓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省、市农机部门的充分肯定,荣获“2015年度全省农机化目标责任考核综合优秀单位”奖。
当好农机“保姆”
合理使用农机,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县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从服务入手,为农机当好“保姆”,依托农机化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引导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到2015年,全县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20个,成员达到800余人,新增农机大户6户,累计达到95户,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同时,开展了农机化示范社场户创建活动,对较大规模、较强服务能力、较好社会影响的社、场、户作为扶持重点进行培育。创建农机示范合作社1个,机械化示范家庭农场1个,农机示范大户2户,新增农机维修网点1个。乡村农机服务队、机械化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机化经营主体不断成长壮大;托管式、“套餐”作业等服务形式灵活多样,服务范围由农作生产的主要环节向全程、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
为新农机戴上“安全帽”
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领导班子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领导贾宏海带头,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农机具及驾驶操作人员台账,逐一登记农机车辆,建立车辆及驾驶员档案,签订安全生产协议。贾宏海主任说:“我们在农机安全生产方面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目标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二是依法开展了农机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检查,整治整改各种违章。三是集中开展了农机检验工作,实行‘一条龙’作业、‘一站式’服务,确保农业机械以完好的状态投入生产。完成了年度检验工作任务。四是认真抓好作业安全生产。开展了‘三夏’‘三秋’期间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在重要节点、关键生产环节抓安全,为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2015年,在新注册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检验、农机安全教育、新考驾驶员等常规化管理方面完成了省、市、县下达的目标任务,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给农机手系上“安全带”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该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不断增多,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部门首先从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抓起,严把培训关。2015年,共培训新兴职业农民(农机操作手)120人,承办了全市机械化植保技术现场培训会议,培训人数130人;承办了全市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培训会议;开展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培训,农机操作人员100余人参加;开展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项目技术培训,培训操作人员300余人;2016年,春耕备耕之际,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积极承办了全省农机深松作业网络监控系统现场培训会,向全县农机人员传输了“互联网+农机”的概念,培训人数达300余人。通过精心组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形式多途径开展技术培训,使受训农民农机维修操作技能显著提高、农机化生产中机具使用效率显著提升、一批农机操作手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得到初步认定,一支高素质的农民农机操作手队伍在不断壮大。(张莲花)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