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今年65岁了,这张照片是1955年前后拍摄的。照片左边的是我父亲郜茂荣,中间的是刘安吉,右边的叫崔殿荣,蹲着的女孩是我姐郜秀珍,站着的男孩是我。”4月30日,洪洞县万安村村民郜晋生向记者介绍一张老照片。
“我家原籍是河南沁阳怀庆府人,爷爷那一代来到洪洞万安做生意。爷爷是个银匠。”郜晋生说,刘安吉的祖籍也是河南,崔殿荣的祖籍是河北邯郸,3人都是大槐树的后裔。拍摄这张照片的人叫牛俊亭,是开照相馆的。照片上的“身虽异方,心在片席”字样,出自牛俊亭之手。
“祖辈制作银器的手艺传到我这儿传不下去了,孩子们都不愿意干这费眼又费神的手艺活儿。”郜晋生感慨地说,合作化以后,父亲到了万安的手工业合作社(也称万安混合加工部),加工部有缝纫、刻章、修车等业务。父亲是加工部专门刻章的。有人要用银器,他便忙里偷闲在家中悄悄地加工,父亲因此写得一手好字,也影响了郜晋生。
“姐姐英年早逝,18岁那年心脏病突发离世。”郜晋生回忆道,对照片上的“身虽异方心在片席”文字,父亲曾经解释,包括照相的牛俊亭他们4个人都是随父辈来到万安做生意的后代,相处得如同亲兄弟一样,对生养他们的故乡有怀念之情,心中始终放不下。另一方面,父亲还说,4人都知道他们是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又来到了舜的故里——廖天洞。所以他们选择了有廖天洞、无影塔(注:低塔)、文峰塔(注:高塔)的背景,在一块庄稼地拍下了这张照片,以作纪念。
“文峰塔什么时候拆的记不清,无影塔是在上世纪60年代拆的。”万安村民陈保子肯定地说。那时,生产大队养猪要盖猪圈没有砖,有人指着无影塔说“那不是砖吗?”于是,生产大队就地取材,用无影塔的砖盖了猪圈。由于猪圈选址不当,一场大雨,将猪舍淹没,结果塔拆了,猪圈也毁了。
在万安考察的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周文洁看着照片说:太可惜了,2009年6月21日(夏至),著名的考古学家何驽手持八尺长圭尺在陶寺遗址测量‘天下之中’最短影子还有一尺六,而在舜帝生活起居的地方竟有‘无影塔’,无论是传说也罢,现实也罢,对于挖掘、传承、拓展尧舜文化都有很大的意义。”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