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回到万安
临汾新闻网讯 “娥皇、女英回宫了。”6月4日晚,目睹国家非遗项目“走亲”过程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周文洁激动地说。
6月2日,农历四月廿七,洪洞历山景区汇聚了许多村民,国家非遗“走亲”活动启动,村民们到羊獬去接舜帝的“媳妇”,即民间传说的娥皇、女英。这项活动亦称“迎娘娘”。
6月3日上午,万安人以传统的方式祭拜后,敲锣打鼓地启程前往汾河东的羊獬村“迎娘娘”,这是“走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备出发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洪洞羊獬、历山、万安等数十个村庄的群众参与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亲活动拉开帷幕。农历四月廿七至四月廿九,当地群众又重复着数千年的习俗,将娥皇、女英接回历山、万安。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史称东西文化文明史,东为太阳文化文明史,西为太阴文化文明史。还有一种说法是东为龙文化文明史,西是凤文化文明史。”周文洁说,经陶寺文明史的考古事实证实,最早中国”在临汾。古称万安为龙凤古镇,又称“国家堡”,“尧王让贤于舜”的故事就出自这里。这里有“聊天洞”妫汭沟”姚商院”“无影塔”,一国之君在这里建都不是没有可能。史记记载舜帝后才有国家形式出现,而赵城的东义村(古称王略)、万安古镇就处在龙凤文化文明史的交汇处。”
万安镇历史悠久,素有舜帝故里之说。元代时,此地商贾云集、人口众多,百姓安居乐业,因而改名万安。其旧城原有五座城门,所以又被誉为“龙凤城”。
传说,帝尧访贤于历山,路遇驾一头黑牛和一头黄牛正在耕地的舜。看到舜勤劳朴实,就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之后就有了帝尧让贤的典故。
舜即位后,知才善任,令大禹治水,后稷教民稼穑,令皋陶制定刑律,伯夷管礼仪……还立诽谤之木,鼓励人民谏言,从此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此后,汾河两岸远不过数十里的两羊獬村、历山和万安便结为神亲。
按万安当地民间的说法,娥皇、女英姐妹商议,姐姐娥皇住历山神立村,照顾舜王生活起居,妹妹女英则住在万安镇,照顾公婆两位老人。所以羊獬人在历山接上娥皇娘娘,还要到万安接上女英娘娘,并在万安住一宿,然后回羊獬。
历山、羊獬、万安人虽然对此说法有着不同有见解,但是这三个村子的村民都认为,历山、羊獬、万安是千刀割不断的万家亲。”于是,构筑了以尧舜信仰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民间信仰圈。每到春夏之际,这三个村落联合沿途的十几个村子共同“接姑姑、迎娘娘”。
这个土生土长的民间信仰不是口传而是“践行”,可谓是原生态的文化载体,数千年来延续不断,其民俗内涵和价值在山西甚至全国都极为独特。
6月4日晚,迎亲的队伍来到了孰堡村时,暴风雨悄然而至,但走亲礼仪还是按时按点地完成了。21时许,万安小南门口人头攒动,街道两旁村民用期盼的眼光等待娘娘的归来。
女子锣鼓队、腰鼓队和接亲的鼓乐手,敲打着“五路缘”风搅雪”吃凉粉”乱撕麻”破华山”等古老曲谱。队伍从小南门向娘娘庙走去,喜庆的鞭炮此起彼伏。将娘娘请到昭阳宫已经是22时。
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