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一通清代的石碑

2017-02-23 22:40: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猪园子”是洪洞仇池村民对一个垣面的称呼,而此地的称谓应该叫“彘原址”。从何时起称为“猪园子”,没有一个村民能说清楚。对考古颇有研究的马安柱也说不清“猪园子”的来历。

  “‘猪园子’有一通清代的石碑,石碑前有一棵古槐树。”春节过后,马安柱带领记者边走边介绍。

  老人在前,西下的太阳映射出老人微弯的背,在高大古树的衬托下,老人越发显得低矮,空旷的垣面上,古树与碑楼格外引人注目,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一看究竟。

  石碑上刻有“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岁次壬午清明。榖旦。考文林郞云南镇沅府恩乐县知县翁讳纹字天衣,号隆靖。张口。妣孺人,母晋氏氏”字样。经现场初步判定该墓的主人是文林郞云南镇沅府恩乐县知县父母的合葬之处。是朝廷“貤赠显祖”,修建这样规格的石碑与墓地。从石碑的落款得知是知县张明与千总(相当于现在的营长)张理携孙儿、曾孙在乾隆二十七年清明时节立下的石碑。碑额有人为损坏的痕迹,一块新碑额放在老石碑上显得格格不入。

  原赵城县清道光本县志记载,张明康熙丁酉年间科举考中举人,云南恩乐知县,其给父母立石碑时已经距离考上举人45年。

  网上有“1983年发现恩乐知县张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仲秋制铜圆牌1件。”这与县志记载相吻合。

  史料记载,张明在恩乐颇有建树。乾隆五年(公元1741),恩乐知县张明在碧松山麓(今大寺庙遗址)创建恩乐县学宫。第二年,镇沅府学宫在府城(今老城)建成。镇沅府知府姚应鹤撰写《恩乐县创建学宫碑记》并刻于石碑。此碑刻实物如今保存于镇沅档案馆。

  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