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她头发花白,佝偻着身躯,右手拄着拐杖,挪着脚步穿过热闹的威风锣鼓队伍,走到娘娘庙前,缓慢地把拐杖立在一边,跪拜、磕头以示对娥皇、女英二位娘娘的敬意……这是3月29日农历三月初二,记者在洪洞县万安镇西乔庄村看到的一幕。每年这个时候,洪洞县都会有“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活动。老人叫杜爱芝,今年87岁,是西乔庄村老一辈的活动组织者之一。从记事起就追随着走亲队伍看热闹,后来又参加活动、组织活动,每年的这个日子对她仍然意义重大。
当日下午,甘亭镇羊獬村的接亲队伍前往历山“接姑姑”的途中经过西乔庄村,西乔庄村的锣鼓队、秧歌队用雄浑的鼓点、欢快的舞姿欢迎羊獬“接姑姑”队伍的到来。
一路鼓声响、彩旗飘,在“接姑姑迎娘娘”的队伍里,最引人注意的是驾楼,驾楼的形状很像花轿,却更加小巧精致,紧跟着驾楼的还有“万人伞”。“这都是老百姓自发捐款托村里的能工巧匠做成的,用来给二位娘娘遮风挡雨。”今年67岁的西乔庄村村民卫希莲说:“村里人常说‘举过、钻过万人伞,心里就妥帖了,一年的日子就能踏踏实实’,这其实就是老百姓的一个美好愿望。”
走亲队伍沿着西乔庄村的街道走走停停,每经过一户人家门前,走亲队伍都会停下来鼓钹齐鸣。西乔庄村的村民或站在家门口驻足相迎,或三五成群,一路追随着走亲队伍的脚步。盛大的节日气氛流淌在街头巷尾。
“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守着老祖宗的传统。”西乔庄村村民王菊香说:“两位娘娘贤良、孝顺,她们对公婆尽心、对丈夫贴心,所以一家人和和美美,娘娘的这些品质现在仍然很难得。”在王菊香看来,百姓对娘娘的敬重既表达了他们对家庭和睦的渴望,也使临近几个村庄的百姓之间有了“血缘”之亲。“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来的都是客,都带三分亲,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下丰富的饭菜招待‘亲戚’,年年如此……”
下午5时左右,走亲队伍缓缓行至西乔庄村村口,下一站是历山脚下的兰家节村,当天的行程目的地是位于洪洞县万安镇的神历娘娘庙。“一共要走五六十里地,明天要去万安娘娘庙请娘娘,然后第三天再回羊獬村。路线年年如此,这么多年来就没变过,一来一回和沿途的人真的都像亲戚一样熟悉了。”走亲队伍中,58岁的羊獬村村民闫忠平说:“虽然路途遥远,但是一路说说笑笑,并不觉得辛苦,反倒乐在其中。”他明年想带小孙子也来体验一下别样的“走亲戚”。
记者 安月琦 实习生 宁智豪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