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样板 示范带动
——洪洞县辛村乡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洪洞县辛村乡实施“文化”上墙工程,打造集党建文化、廉政文化、传统文化、德孝文化、企业文化等元素为一体的文化走廊和文化街,通过树立样板村、标杆村,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辛村乡,新乡村。走进洪洞县城西郊的乡镇,尤其是它的北段村和南段村,人们往往会误以为身在城市:宽阔平坦的恒富大道、干净整洁的小街小巷、粉刷一新的墙围、疏浚畅通的沟渠,以及绘制精良的文化墙、清新醒目的大标语、施划整齐的停车位,目之所及总是清新鲜亮的。
这一切都拜不久前市、县开展的城乡环境整治所赐。曾当过二十多年北段村党支部书记的郝正国至今记得,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院外堆满了柴火、垃圾,大街小巷凌乱不堪,路边沟渠更是臭气熏天。如今的北段村不见了断壁残垣,街净巷洁了、路宽渠清了,天然气通到了家里,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事实上,北段村的变化只是辛村乡的一个缩影。据乡党委书记高红安介绍,作为城郊乡镇,辛村乡重点把高铁、高速、桃临线及县乡村主干道沿线区域建设成为展示洪洞文化特色的景观走廊,结合县委“新区打拼”战略,注重生态与文明建设,精心打造了南段村、北段村为核心圈,实施“六化”工程,以绿化、亮化、净化、硬化、气化为基础,实施“文化”上墙工程,打造集党建文化、廉政文化、传统文化、德孝文化、企业文化等元素为一体的文化走廊和文化街,通过树立样板村、标杆村,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数字或许是空洞的,但数字却真实地诠释着辛村乡村容村貌的变化。有统计显示,自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乡共计投资2600余万元,先后出动人力16200余人次,动用大小车辆2110余辆,大小型铲车310余台,清运垃圾10.8万余方,拆除私搭乱建183处,修缮残垣断壁155处,取缔废品收购点11处,清理大小牌匾1320余个,清理小广告4300余条,修建垃圾池170处,粉刷墙壁58.8万余平方米,刷白树木7.8万余株,培植花箱310个,栽植树木11.6万余株。
7月25日,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以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为平台大力度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为题,把辛村乡环境集中整治的做法作为典型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被洪洞县一位乡镇干部誉为“做深层护理”——在打扫卫生之外,村民们对生活环境的呵护逐渐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觉形动、一种社会文明。北段村村民马晓戌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以前大家抽完烟会将烟头随手扔掉,如今慢慢学会拈着烟蒂到处找垃圾桶了。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在乡党委书记高红安看来,正是美丽乡村让群众有了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