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是责任的代名词”
——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矿综采二队队长王小江
临汾新闻网讯 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矿综采二队的队长王小江,与煤矿回采工作打交道已经整整24年了。1993年,当他还是一个18岁的毛头小子时,便以农民轮换工的形式,来到了辛置矿,被安排在当时的采四队从事采煤工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煤矿工人。
时间如梭。24年来,王小江从小队长到副队长,再到队长;从采四队到采三队、采一队,再到采二队;一路摸爬滚打,如今,他担任综采二队队长也有12年了。
在王小江心里,当队长不是一件轻松活儿,队长就是责任的代名词。“这颗心永远是悬着的,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时常惦记着井下的安全和工作面的生产,一是担心稍有不慎出事故,二是担心哪个环节不顺影响了产量。”王小江说。
2014年,辛置矿106工作面的条件特别艰苦:两个巷道压力大、构造多、有水,中间还夹着一条空巷。但由于该工作面煤质好,即使条件差、难度大,矿上也舍不得放弃,一定要进行回采。
王小江带领的综采二队,是矿上公认的一支“敢担责、能担责,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队伍,矿井生产上每每碰到比较难啃的骨头,矿领导总是第一个想到王小江,这次也不例外。
接到任务后,王小江起初心里没底,他清楚106工作面的危险程度:“一条四米高的巷道,来压时几乎可以缩成两米甚至一米,断层构造复杂,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拿下106工作面,很难;但拿不下106工作面,就砸了综采二队多年积累的口碑。
为了攻克难题,王小江求助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查询有关资料、下井仔细研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七寸”:要解决矿井压力大的问题,就要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加强工作面支护。
那段时间,王小江在井下工作最长的一个班达到两天一夜,整整7个小班五十多个小时。而在他脑海里,每天都重复着一个念头: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为了全队的荣誉,也为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刷扩、起底、支护,队组里每个人都要干几个人的活儿。历时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综采二队终于啃下了106工作面这块硬骨头,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成功回采出160万吨原煤。
王小江说:“干煤矿工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干不成的;要当好队长,就是要多付出一些,遇到困难处处冲在最前面。”
2015年9月,辛置矿110工作面因水量突然发生变化,水量达到40立方左右,巷道积水几乎淹到了人的脖子根,如果不及时处置,将严重影响生产。在无法正常排水的情况下,王小江和小队长只能潜入水中进行处理,井下水既脏又凉,加之他们又不具备潜水的能力,在作业过程中,操作几下就必须伸出头吸口气,再潜入水中,这样来回反复七八次,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好了水泵。
都说井下条件艰苦,对身体影响大。王小江投身煤矿这24年,身上也落下一些毛病。考虑到身体原因,王小江也曾想过去找找组织,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但他又换位思考:如果自己队里的班组长都像自己一样,让安排一个轻松点儿的活,那全队的工作又如何开展?想到这些,王小江不愿给领导添麻烦,打消了念头继续工作。
多年来,王小江坚持一个信念:无论干什么工作,扮演什么角色,都必须有责任感。基于这种信念,他的工作点滴之中见真章,也成就了综采二队“能打硬仗、能打胜仗”这个响当当的名号。
(李静)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