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搬卷

2017-12-06 21:54: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搬卷是旧时文人逸士宣传伦理、道德和消遣的一种娱乐形式。表演时由一人唱,众人伴和、采用唢呐、二胡、钹、笛子、梆子、马锣、板凳、农具等伴奏。内容丰富、易学易唱,场地不限,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流传甚广。

    吉县壶口镇留村是搬卷的产生地,早在清光绪初期,就有葛清藻进行搬卷表演,因社会动荡,后几近失传,幸被继承人、葛清藻的外孙葛复英拯救。

    留村位于闻名于世的壶口瀑布东侧黄土丘陵坡上的垣面,距壶口约3公里,该村为葛氏独姓村,宋元兵革之时,从榆次徒迁于此,家谱记载已达20世孙之久。千百年来,饱受龙王辿码头的生活。壶口航运渡口、旱地行船,吸引着大河上下的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的名人、艺人纷纷来到壶口,观景经商,所以留村人善交流、见识广、头脑聪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上了留村坡,秀才比驴多”,形容留村的驴多,秀才比驴更多。搬卷就是他们祖祖辈辈生长生活在农村、码头、为体验民间酸甜苦辣的人生的创作,并选用本村艺人独创的曲调,长板凳,敲击声相结合,变成了适合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传承人、退休教师葛复英,今存有清光绪三年(1877年)金钗卷一册和荒年歌。搬卷是说唱艺术的一种,但与晋南地区的道腔唱法有区别,全曲分上下16小节、158句。表演形式粗犷豪放,唱腔优美,伴奏紧凑,具有古老的、鲜明的民间特色。

    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