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霍州面塑

2017-12-14 21:58: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霍州面塑,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即是“祥”,有着“吉祥”的寓意。霍州面塑小巧玲珑,做工精巧,式样繁多,每一种花样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及内涵,其寓意深刻,是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大作,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畜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霍州面塑最晚在清代就通过民间艺人口传心授进行传承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并广泛流传于民间。

    霍州面塑一般都要用当地自制的酵母醒发制作,以保持其纯正的麦香味,制作时不放任何化学添加剂,原汁原味,有益健康。

    霍州面塑造型简洁浑厚、朴实雅洁,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心理意识、造型语言的综合凝聚物。造型一般是外型整洁、概括,内蕴饱满丰富,既有几何直线形式,又有饱含秦汉遗风的适合纹样,还有更加具象的独具民间造型风格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将各种不同的造型意识融合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

    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