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专家王巍:尧都是中国的尧都

2015-05-14 08:47: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前,临汾帝尧古都文化旅游节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已圆满落幕。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提出了对尧文化的深刻理解,并对如何把握尧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展开了深入讨论,揭开了尧文化研究与现代城市开发的新篇章。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专家的观点,认识“尧的都城在陶寺”这一专家共识,我们特别推出了“尧文化讲堂”专栏,陆续刊登部分专家的精彩论述,以飨读者。

    

尧都是中国的尧都

王巍

    此次临汾市举行的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我以为主要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果。

    一、会议主题立意高远。研讨会主题不仅是尧文化,而且和德廉思想相衔接,突出尧文化研究的时代性。现在正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在这方面对尧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大有可为。

    二、尧都探索薪火相传。大家可以通过几位老先生亲历者的发言得知,至少从1978年开始发掘算起,已经是将近40个年头了,这是考古学家几代人辛勤努力的结果。当然苏秉琦先生对深入研究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觉得在此应该对这些考古先贤先辈们表示缅怀和敬仰。

    三、尧都平阳几成定论。尧都平阳或者说是陶寺遗址的性质应该是为不断获得新的考古资料所逐渐证实,现在我认为尧都平阳陶寺作为尧的都城这一点在考古学界应该说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共识。当然,你要说所有的人是不是都同意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要说一点是几成定论。而且从这看,尧都平阳应该正在走出传说时代成为信史。当然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努力、更好地发掘和更深入地研究,让它的说服力更加增强。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一系列的证据链正在证明尧都平阳时代、时间、空间、陶寺遗址的内涵、陶寺遗址的规模以及它所反应的文明程度等等,当然还辅以其他的一些民俗的证据、当地的地名、后代的历史文献记载等等。所以我觉得是已经接近定论。所以我认为至少从宣传的角度,陶寺作为尧的都城应该是可以宣传的,可以理直气壮地宣传。

    大家都知道的二里头,实际上也没有发现文字的证明,如果说从内涵的角度,陶寺遗址至今发现的一系列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是更有力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是陶寺工艺文明实证。陶寺文明作为已经进入一定的文明阶段,应该说通过了一系列的发现,取得了关键性的证据。都城、宫城、宫殿、大型的王宫墓葬、天文设施,尤其是反应礼仪制度。已经形成金字塔式的结构,已经出现了王权,而且不断强化,所以说这些方面让我们有信心,有把握地宣称陶寺遗址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它的年代公元前2300年距今4300年左右。比我们在二里头的公元前1700年夏代后期提前了500—600年左右。所以我觉得是证明实证5000年文明重要的支点,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所以把陶寺遗址作为重中之重的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多学科的结合,使我们对陶寺文化遗址的内涵有了全面了解。不仅仅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些,包括它的生业,它的主要农作物,当时的环境,当时手工业的状况,当时它和其他文明文化的关系等等。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没有布置这样的学者参加,所以将来如果有机会,有一个全面展示尧都文化成就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时候,我们探源工程参与的近百位专家会有他们充分的展示。

    四、尧都不仅是临汾的、山西的,它应该是全国的尧都。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证明了山西,因为它是中国最起码是黄河中游地区能够确定进入早期文明的一个最早的都邑性遗址。不仅如此,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通过陶寺文化的全面揭示让我们得以拿出,从中国的实际资料当中归纳出进入早期文明的一系列实证。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专业化、社会的分化、王权的形成、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礼仪制度的形成等等。包括大规模的土木工程的建设所反映的王权对相当区域内劳动力的调配。当然也包括传统的三要素:文字、冶金术和城市。所以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这样能全面地占有所有的,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所有的文明要素和标志。因为我们在说五千年文明的时候,除了陶寺之外,其他的文明,或者没有发现文字,或者没有发现冶金术,或者这些都没有发现,当然也不影响我们对它进入早期文明的判断,因为我们更注重对前面的农业的发展,手工的专业化,社会的分化,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王权的出现。以及一系列的大墓、城址、宫殿等等。但是陶寺把国内外各界的要素都占全的,还包括有特殊意义的天文设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材料。

    

    对于下一步工作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考古工作。具体来说陶寺遗址今后几年应该以工程为中心。首先是年代问题。始建年代、使用年代是不是经过扩建,以及废弃年代,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还有布局,宫殿的形制,宫殿的布局是一层宫殿,是不是可能有二层三层在同一个轴建上,因为这种情况在后期的重建上已经有发现了。另外,凡是有宫城宫殿都有排水的设施,有没有池苑。因为我们从商代前期,甚至到夏代后期,再往前推,这些是不是有更早的起源,我觉得陶寺很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古代宫室制度起源的问题。

    二是继续深化研究。即包括我们考古学内部的比如说环境、声乐,一些重要资源的产地玉器、铜的来源等等也包括其他的民俗的研究,及相关的包括文献、方志、铭刻的综合研究。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我希望能通过这次研讨会,掀起尧文化宣传的高潮。最起码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认为陶寺遗址就是尧的都城,而且进入了早期文明的阶段。还有一个陶寺遗址所反应的尧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如果是用河流来形容的话,它是一个主流,其他各地沿途的在它奔腾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支流汇入,百川归海。我们可以开发以尧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文化产品,还可以建立一个尧文化博物馆,包括陶寺遗址建立遗址博物馆,或者是国家遗址公园,遗址的发现成果可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再现,使群众受到教益,并为我们老祖宗自豪。我觉得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抱着金碗要饭。我觉得山西的文化积淀、陶唐遗风等等,可以大张旗鼓地、理直气壮地来宣传,山西的文化产业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前途。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