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正龙:以“双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临汾传统工业高质量发展

2019-06-29 09:02: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直以来,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传统产业链是我市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新时代下如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我认为,应该以打造国家重要精密铸造基地和国家重要精细煤化工基地为抓手,围绕“双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狠抓科技创新,实现传统工业从低端向高端迈进。

  一、主要依据

  我市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企业核心竞争力原理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能够把产品销售出去,企业必须做到“我的产品他人很难取代”。目前,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传统工业产业。随着国家政策和形势变化,尤其是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这些产业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再一次战略调整。应该怎么调整?立足我市实际,认真分析国家政策和形势变化,不难看出,煤炭、钢铁、电力工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很重要,但放到国内外市场产业分工体系中来看,则没有明显优势。在未来国内外市场上,我市传统工业企业能够做到“我的产品他人很难取代”的,只有铸造企业和煤化工企业。

  拥有厚实的产业基础和人才积累。集中是工业的天性,集群化、规模化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工业布局理论告诉我们:工业企业最佳布局点,是能源供应地、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三地之间的运输成本最低点。在“煤焦铁铸电”产品销售市场广泛和能源供应全国已经基本均衡的条件下,原材料供应就成为我市传统工业再一次战略性调整的决定性因素。认真分析我市工业产业结构能够看出,发展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我市优势非常明显。首先,煤焦钢铸电等产业基础厚实。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共有煤矿121座、焦化企业33家、钢铁企业10家、铸造企业90家(其中规模以上23家)、燃煤发电企业5家,产能分别达到全省各行业总产量的7.5%、39.34%、17.67%和15.55%。其次,拥有高质量产业链。立足煤铁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全市已经发展出5条产业链:煤焦铁铸产业链、煤焦化产业链、煤焦铁钢材产业链、煤建材产业链和煤电产业链。厚实的产能和高质量的产业链,既能为精密铸造工业和精密煤化工业发展提供充分的原材料,又能使企业运输成本达到最低。再次,拥有人才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人才是决定性要素。“煤焦铁铸电”等产业多年来的发展,为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积累了大批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在国内外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席之地。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市已经有许多铸造企业和焦化企业成功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了脚,如华翔、汤荣、永新、志强等。如能进一步引导和扶持,这些企业就能持续做大做强,使我市成为国家重要精密铸造工业基地和精细煤化工业基地。

  二、基本思路

  思路的含义。以“双基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传统工业结构,立足科技创新,推进临汾传统工业从低端向高端迈进,包含五层含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开发利用煤铁资源,逐渐形成了以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和国家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尤其是环境治理政策的日趋严格,这种产业结构再无法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按照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重新构建我市工业产业结构。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在目前国内外市场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的条件下,未来能够带领我市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有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因此,应当以打造国家重要精密铸造工业基地和重要精细煤化工业基地为目标,重新构建我市工业产业结构。

  在大力发展精密铸造工业的同时,扶持发展精密锻造工业。推进铸造工业和锻造工业产品从配件生产逐步向系统集成、整机生产迈进,努力使我市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某个制造工业或装备制造工业基地。

  政策上视煤炭、钢铁、电力等工业产业为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的配套产业。在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煤炭精深加工,推进钢铁工业和铸造工业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电力工业首先为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服务。形成以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为主导,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工业为基础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无论是做大做强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还是发展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工业,都要立足科技创新。必须用最新科技成果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实现全市工业高端化发展。

  思路的内容。以“专、精、尖、特”为抓手,狠抓铸造企业科技创新,全力推进我市铸造企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跻身国内外市场铸造业分工体系。专,就是引导铸造企业实施专业化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做到国内外同行业最高水平;精,就是引导铸造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做到质量最好;尖,就是引导铸造企业走高端路线,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勇于创新,敢于领先,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做到最高端;特,就是引导铸造企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产品功能、产业形态、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做到最新。

  以“专、精、尖、特”为抓手,推动焦化企业科技创新,把我市焦炭产品从低端做到高端,使其成为国内外市场上高端焦炭产品基地,跻身国内外市场高端焦炭产品供应体系。专,就是引导目前全市焦化企业焦炭生产,由普通焦炭向冶金用焦、化工用焦、铸造用焦等专用产品转变,进而引导焦化企业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向更细市场进军;精,就是提高质量,达到国内外同行业最高;尖,就是瞄准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勇于创新,走在国内外同行业技术最前沿;特,就是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产品功能、产业形态、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做到最新。

  立足优质焦炭和精密铸造工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发展高端制造业,重点引导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使我市成为国内外市场上某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地。

  整合焦炭、炼焦化产业和优质煤炭资源,引导发展精细煤化工业,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煤化原料和某些精细化工业重要生产基地。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引导全市牢固树立“传统工业做到高端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理念。推进以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传统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多年来我市一直遵从一个理念,即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个理念是对的,但存在一个缺陷——把高新技术产业简单地理解为非煤产业。实际工作中,更是把高新技术产业理解为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现代世界前沿产业。实际上,高新技术产业还包括高端煤化工业、高端铸造工业、高端钢铁工业等。我市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传统工业基础厚实,产业链条长且正在向高端延伸。立足传统工业基础和正在持续向高端延伸的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狠抓科技创新,全力把“煤焦铁铸电”等传统工业从低端做到高端,也是高新技术产业。

  (二)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今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在引进非煤产业尤其是引进世界前沿产业的同时,把重点放到引进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传统工业高端化企业上来,放到以“双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全市传统工业高质量发展上来。同时,在积极引进外部企业的同时,全力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尤其是扶持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做大做强。

  (三)全力推进人才工作。以“双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我市传统工业高质量发展,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人才。众所周知,我市“煤焦铁铸电”等产业基础厚实,近年来产业链也持续向高端延伸。理论上讲,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早就应该发展起来了,但结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没有人才支撑。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数量足够的专业人才。

  (四)狠抓科技创新。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是高科技产业,其发展离不开“煤焦铁铸电”等产业基础,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不能立于不败之地,则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同时,“煤焦铁铸电”等传统工业高端化,也必须依靠科技革命。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强化科技创新,切实把发展动力从资源优势转到科技创新上来。

  (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要理顺传统工业中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一是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发展与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工业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搞“拉郎配”破坏市场经济规律,又要能够支撑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发展;二是精密铸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改变现阶段我市铸造工业和制造工业相互脱节状况,推进二者之间协调发展,在精密铸造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我市先进制造业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三是扶持发展锻造工业,补齐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四是精细煤化工业与煤化工业和焦化工业之间的关系,以精细煤化工业发展带动煤炭、炼焦工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双基地”建设为主导,其他产业分工协作、竞相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六)全力优化空间布局。企业的空间布局非常重要,关联企业空间距离近,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上下游企业区域集中,形成集群优势;便于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搞好环境治理。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是在“煤焦铁铸电”等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工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双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我市传统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工业布局规律,在空间布局上优化精密铸造工业和精细煤化工业与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传统工业的关系,降成本、提效益、优环境,使其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七)全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完善工业发展规划,立足临汾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实施系统的工业发展政策,为以“双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系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