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立秋之后,秋意渐浓,此时的秋风秋雨,除了给人们带来些许寒意,还容易引发一些人的忧伤情绪,抑郁、迷茫、孤独和无助之感,甚至从忧伤悲观到绝望,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悲秋”,即“秋季抑郁”。心理咨询师胡钰说,悲秋是一种心理,古人的医学难以对其进行客观正确的解释,但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悲秋并不是文人墨客们吃饱了撑的而为赋作词强说愁,它其实是一种源自身体的精神卫生问题,倘若放任不管,将导致心情长期压抑,进而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记者:秋天的抑郁症状有哪些表现?
胡钰:有的人早晨醒来就心里特别难受,感觉乏力,什么事都不愿意做,这也是秋天对人体代谢的一种影响,而乏力则可能是隐匿性的、迟滞性的抑郁表现,早醒是抑郁的特征之一,人体皮质醇激素水平高,因此抑郁的症状晨重暮轻。
记者:悲秋是如何引发的呢?
胡钰:根据现代医学分析,人类社会虽然与自然界呈一种对立状态,但人始终保持着自然性,身体对温度的变化极度敏感。立秋之后,人体感知到气温降低,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对寒冷的恐惧浮上意识表层,如果再加上些体燥的不适感,人的心情肯定会变得糟糕。又因为秋凉之后,目睹自然界满目萧索,本就有些糟糕的心情会转换成迟暮、悲伤的情绪。这种悲秋的情绪并非文人墨客的专利,它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读过一些书的人懂得更深刻地去表达它。
记者:那些人容易“悲秋”呢?
胡钰: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患上秋季抑郁症。女性因为把情感问题看得很重,依赖心理较强。因此,相对来说,女性更容易“悲秋”。
记者:悲秋”情绪又该如何排遣呢?
胡钰:这种情绪可以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悲秋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对气温变化的不适应,即遭遇了体燥的困扰。只要解决体燥,悲秋就好了一大半。如果觉得麻烦,还可以通过大量喝水来解决,如果一天对清水的摄入量为体重的7%—8%,加速体内新陈代谢,体燥症状定会大大减轻。其次,从心理角度加以分析,虽然悲秋是一种普遍的情绪,但对各种不同性格的人造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性格冲动、心胸磊落者不大可能长时间感伤;心思细密,理性者会在伤怀时及时调整心态;而感性者却容易陷入悲秋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记者:如何知道自己和“秋季抑郁”沾了边呢?
胡钰:这个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测试,测测你是否有“秋季抑郁”,先看看下面的几个小烦恼:
1.天气不好的时候,会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秋天的夜晚,会失眠,或者因为想哭而睡不着。
3、与异性接触中,提不起什么兴趣,也觉得没什么意思。
4.你比平时更容易激动,一点小事就能令你暴躁。
5.经常觉得昏昏沉沉,头脑不清楚,或者十分健忘。
如果出现1-2项属于轻度秋季抑郁:你是个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一草一木的凋落都让你感慨。不过你也是个很容易快乐起来的人,一场球赛,或者一次尽兴的卡拉OK,就能唤醒低沉的你。3-4项中度秋季抑郁:可能跟长期以来的不良心理状态有关。也许你应该找个朋友好好倾诉一番,并设法找到能使自己快乐起来的事情。要清醒地了解自己的状态,千万不要让抑郁疯长。5项接近抑郁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议你找到心理医生,打开心结,做心理疏导。
记者:如何克服“秋季抑郁”?
胡钰: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克服情绪低落:
1.多晒太阳:造成秋季抑郁症的原因,“阳光不再充沛”是第一大因素。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秋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应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从而消除抑郁情绪。
2.增加户外活动:情感低落、思维混沌、迟缓、言语减少……都是身心失衡后体现出来的症状。如果感到情绪不佳,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多抽时间外出走走,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学会放弃:要学会正确面对人生,学会放弃,切莫庸人自扰。
4.增加营养:维生素B有助于改善情绪,这样的食品有全麦面包、蔬菜、鸡蛋等。
5.走亲访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亲友,向其倾吐心里话。
6.乐观幻想:有些人遭受了一点挫折,凡事总往坏处想。克服的方法是,宁作乐观的幻想,不作消极的猜度,抛掉烦恼,用勤奋的工作和多彩的生活给金秋增添靓色,大可不必自寻烦恼,不必失意伤感地“悲秋”。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