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建设”工作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特色载体。去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基础工作精细化、基本能力精准化,促进我市人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那么,市人社局的“三基建设”工作具体是如何开展的?为此,记者专访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韦阳。
“基层组织是‘三基建设’工作的根基。市人社局围绕夯实基层组织,在五个方面做到了‘全覆盖’,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韦阳说。
一是基层组织全覆盖。先后成立失保中心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民办学校社会组织党总支,加强流动党支部管理,规范基层组织设置。二是党费收缴全覆盖。各党支部建立健全党费收缴台账,实行党员持证缴费。三是组织生活全覆盖。各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研讨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四是主题党日全覆盖。组织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认领核桃树、慢性病义诊等主题党日活动。五是警示教育全覆盖。坚持廉政约谈,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违规违纪案例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警示教育全覆盖。
“基础工作是‘三基建设’工作的落脚点。”韦阳说,市人社局围绕推进基础工作,做到了‘三个注重’,进而推动基础工作精细化。
一是注重提升标准。市人社局在全市率先出台了通用基本能力标准、训练大纲和评价标准,制定了基础工作目录,绘制了岗位职责流程图,发放了1.5万余册便民服务手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二是注重简政放权。成立行政审批科,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在取消增人计划卡、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集中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实现四个“一律取消”,下放工伤认定行政确认权限、企业职工退休审批权限、培训班审批权限;缩短了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时限,从以前的“一年考一次,一次考一年”压缩到现在的180天和120天。三是注重机制创新。劳动监察人员深入厂矿企业,主动发现排解矛盾,变“上访”为“下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市,探索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截至目前,已在全国21个省市实现就医刷卡直接结算。
韦阳告诉记者,基本能力是“三基建设”工作的动力之源,市人社局围绕提升基本能力,通过“三个坚持”,推动基本能力精准化。
一是坚持能力提升常态化。从人社系统内部来说,举办了七期基本能力提升培训班,共1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组织各种业务培训30余次,共5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作为“三基建设”牵头单位之一,制定了《临汾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三基建设”专业基本能力提升指导意见》,并在2017年11月份举办了两期培训示范班,全市共有350多名干部参加了培训,在12月底组织了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能力测试,全面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基本能力。二是坚持技能竞赛常态化。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平阳工匠”选树活动,参加了第四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餐饮服务业职工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三是坚持奖惩激励常态化。积极落实干部考核和奖金分配政策,将“三基建设”工作纳入考核范围,按规定对考核优秀和荣立三等功的工作人员给予不同标准的物质奖励。
去年以来,市人社局狠抓“三基建设”,规范管理,强本固基,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韦阳坚定地说,下一步,市人社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入推进“三基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吉县“红苹果”脱贫四万人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