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多。礼尚往来,选择礼物的事情常常困扰人们。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快到了,“过年送礼送什么”确实让不少人煞费心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送礼从以往的一张贺卡、一包普通礼盒演变成了价值上千元的购物卡、价格昂贵的名烟名酒,使得原本喜气的春节变得不那么单纯了。
为选礼品挠破头明信片、普通礼盒、鲜花、营养品、服装等节日送礼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选礼无非就是在这些范围内挑选罢了。若从以往来说,送这些东西都是超出范围的,可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节日送礼的要求。“送什么”总在困扰着人们。
“以前过节,我们总是买一些饼干、糖块、营养品之类的东西送给亲戚朋友,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早已过时了。吃的、穿的各家都有自备的,总是想着送一些人家没有的,可想来想去,还是不知道送什么。便宜的人家不稀罕,贵的又买不起,真伤脑筋。”正在银河超市挑选礼品的一位女士如是说。
人们会普遍认为,送礼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功的赠送行为,能够很好地向受赠者表达出自己的友好和祝福,并因此让受赠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送礼的第一步“选择”上要下一番功夫,不但要考虑受赠者家里的人数、年龄、工作单位,甚至会绞尽脑汁回想他们的平时爱好来进行选礼。而要在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做出恰到好处的选择,其难度可想而知。往往送礼者费尽心思,结果却事与愿违。
“不可否认,春节送礼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也是沟通亲情与友情的一种方式,可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在意礼品的价格了。这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经济上的负担。”刚刚参加工作的张先生表示。
的确,在这个人们最重视、本应快乐的节日里,却为“选礼”而变得忙碌了起来。
互相攀比愁煞人记者发现,一些送礼者要求除了礼品要合适外,还要不能太差,互相攀比着送礼,因此这个不好的风气“流行”开来。
2008年刚在一家私人公司找到工作的吕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有三百多名工人,为了跟班组和领导搞好关系,逢年过节都要主动送上点礼品,而且要比其他人高一个档次,只有这样才能让领导记住自己,多关照自己。他还说,今年春节前半个月里,他光为送礼就花了好几千块钱,占了他收入不小的一块。
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姐告诉记者:“去年回到老家第一次给孩子们发红包,总以为给100元就是高的了,可是我的那些亲戚都给了孩子200元到500元,弄得我很没面子。今年,我也要准备足够的“压岁钱”,回去每人至少200元”。可是,当记者问起她的工资的时候,一个月竟然连1500都不到。
目前,互相攀比的“送礼风”已丧失了传统的拜年意义,而且加重了一些家庭的负担,人们更应该注重亲戚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而不是一味地以送礼的贵重和送钱的多少来衡量彼此之间的感情。(本报记者 闫璟)
编后
春节期间,礼尚往来难免,人们通过此举互相祝福、加深感情,从而和睦共处。但是,生活的宽裕、欲望的渴求,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互谋,从而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情世故”。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应该以诚相待,而不是为了面子和利益互相攀比。要警惕某些人利用节日送礼牟取个人的不正当利益,使得节日成为腐败的“高发期”。
【责任编辑: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