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加“料”玉米

2012-07-17 10:0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白洁)眼下,正是玉米大量上市的季节,街头上卖煮玉米的摊点、流动小贩也多了起来,记者发现,普普通通的水煮玉米,有人卖的玉米要比别人卖的香甜许多,甚至一打开盖子就能闻到很想很浓很甜的玉米味儿,然而这香甜的背后却并非都是那么的“绿色天然”,不少玉米之所以更香甜全因被加了“料”。
据了解,玉米的品种其实有很多种,比如普通玉米、甜糯玉米、水果玉米、黑糯玉米、双色玉米等等,而目前最畅销的就是甜糯玉米和水果玉米。对于糯玉米,人们已经非常熟悉它的味道,而对于水果玉米来说,好多市民还不太了解。正是因为不了解,许多人都愿意尝尝鲜。所谓水果玉米,应该是一种颜色黄亮亮、吃起来汁多、质脆且味道清甜的玉米,俗称甜玉米,是近年来新培育出的新型优良品种。除了口感好外,它在营养成分上也比传统的老玉米营养更均衡且更易吸收。因此,市面上这种“水果玉米”特别好卖,价格通常在2.5元到3.5元。然而,记者对市区一些农贸市场、菜场的玉米摊点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玉米摊卖的生玉米,都是田里新下来的糯玉米,并没有人卖水果玉米,那么,小贩手中的“水果玉米”又从何而来呢?
7月15日晚上,记者在市区五一西路夜市上看到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妇女在卖煮玉米,记者上前购买,她问道:“要甜的不甜的?”记者问:“怎么玉米还分甜不甜?”“当然分啦,我这有甜的、不甜的、还有水果的。”妇女答道。记者以2.5元的价格买了一个水果味的,此时,邻桌的小孩也跑过来买了一个水果味的。记者尝了一下,很明显,玉米虽然甜但能尝出来是经过“加工”的。刚才买玉米的小孩家长在尝过一口后,问道:“你这玉米加了东西了吧?”这名妇女一边娴熟地给别的客人拿玉米,一边毫不避讳地回答:“加了一点甜蜜素。人们的口味不同,有的人爱吃老玉米、有的人爱吃粘牙的糯玉米、有的人爱吃特别甜的,不加点‘甜’不好卖啊,没事,没毒。”说完,妇女推着车子走了。小孩家长拿过孩子手中的玉米说:“别吃了。现在吃个玉米都这么不放心。”
一位卖生玉米的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种的都是糯玉米,没人种水果玉米,价钱不合适。”记者追问:“现在小贩卖的水果玉米是从哪里进的?”大爷说:“也许有人卖的是以前存下的,但大部分都是普通玉米放了点甜蜜素冒充的。”记者又从一位以前卖过煮玉米的市民口中了解到,煮玉米时加点甜蜜素,能使玉米更香更甜,而且成本要比加糖低很多。一袋甜蜜素卖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在批发市场、网上都能轻易买到。
资料显示,甜蜜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对于它的使用范围和用量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滥用或超标使用,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及小孩危害更明显。因而,对于玉米这种传统的粗粮美食,大家最好还是选择它最原始的味道或是买生的自己在家煮来吃,以免被舌尖上的“甜蜜素”所“伤”。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