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学子:暑期打工当心画饼造梦设陷阱

2016-06-14 09:40: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临近暑假,许多大学生都希望能找一份工作锻炼一下,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值得深思的是为何每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学生在求职中遭遇骗局?假商家或中介一般会设下哪些陷阱引大学生上当?面对这些陷阱,大学生怎样才能识破?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象

  待遇丰厚 画饼造梦设“陷阱”

  一段时间以来,在微信朋友圈、QQ群、校园贴吧、招聘网站等平台,都不间断地发布着各类面向在校大学生、中职生的招聘信息,工作内容基本涵盖各行各业。而这些招聘信息中,不乏以“月薪过万”、许诺升职”等丰厚待遇吸引学生就职。

  实际上,丰厚待遇和画饼造梦式的招聘信息背后,往往是不法中介和空壳公司为暑期工设下的陷阱,他们一般会骗取学生的工作保证金。

  一位有过被骗经历的大四学生小李表示:“去年暑假,我在某招聘网站看到一企业招聘实习生的信息,于是便与招聘方取得联系。对方称目前招聘人员已满,如果确定要去该企业上班,必须缴纳500元的保证金才留岗位。”求职心切的小李当即给对方微信转入保证金。没想到,三天后,那家企业的招聘网页神秘消失了。这时,小李才意识到被骗了。

  随后,记者采访了多个被骗的暑期工,他们多是坠入了“不法中介”设下的丰厚待遇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陷阱中。

  支招

  脚踏实地 反复考量防受骗

  面对暑期工招聘陷阱,大学生应如何分辨?某汽车公司人力资源部吕经理表示,规模稍大的公司一般不会招聘暑期工。其原因主要是暑期工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大、培养成本较高以及应聘者专业不符等问题。同时,大学生不要轻信高薪承诺,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的员工,才能备受关注,自然薪资也高。”吕经理说,暑期工对行业了解及业务能力本就欠缺,企业为何花重金聘用呢?所以,大学生找寻暑期工作时,不要轻信高薪。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暑期工多以促销员及餐饮服务员等流动性较大、专业性较低的工种为主。

  业内人士建议大学生,选择工作时需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招聘信息,同时要了解该企业有没有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证明。如通过中介部门找寻工作,对方提出要事先缴纳保证金等各种费用时,一定要索要有法律效力的正规发票以及签订相关协议,以免上当受骗。对于一些个体商户扣除保证金或是提前交押金本身就不合法,所以只要对方提前谈钱就必须慎重考虑。另外,暑期打工虽是短期的,但一定要签合同,将劳动时间、劳动内容、劳动报酬等写清楚,以免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