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月9日,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评奖活动在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重槌擂响。26位来自洪洞县威风锣鼓艺术研究会的农民鼓手代表我省参赛,以洪洞威风锣鼓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了评委和观众,成功入围山花奖,斩获全国总决赛资格。
2月18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洪洞县威风锣鼓艺术研究会所在的辛村乡白石村,来到这些农民艺术家的身边,聆听他们敲威风锣鼓的故事。
“我们这个研究会成立于2013年10月,目前会员已经超过一百人,都是来自白石村周边34个自然村的村民,平均年龄68岁,旨在把古老的威风锣鼓艺术传承好、发扬好。”洪洞县威风锣鼓艺术研究会会长程北成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威风锣鼓研究会的历史。程北成告诉记者,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所以俗称为“威风锣鼓”。
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集会游行,便会出现在民间。威风锣鼓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
据传,这种锣鼓演奏形式开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蕴含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素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自己从小就酷爱威风锣鼓,成立研究会一直是一个心中的夙愿。2013年与有同样爱好的胡散心、胡中奎等人一拍即合,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功地把洪洞县威风锣鼓艺术研究会组建了起来。
刚开始时,虽然队员们都是附近村镇的锣鼓表演高手,但由于各自平常表演的曲牌、打法都不相同,经过多次排练仍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为此,程北成、胡散心、胡中奎等人把队员们的曲牌、打法整理出来,经过分析研究,制定了统一的曲牌和规范的打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研究会表演的威风锣鼓,具有明显的传统特色,粗犷豪放,慷慨激昂,节奏稳健,深沉浑厚,雄姿多变,强弱分明。时而像潺潺流水、缠绵抒情,似有向世人诉说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甜美心情;时而如暴风骤雨、激越奔放,恰似对天地宣誓,要与袭来的一切灾害抗拒到底,令人欢欣鼓舞、精神振作。
如今,不仅在洪洞县的各种节庆活动上能看到研究会会员倾情表演的身影,他们更是多次代表我市、我省参赛表演:2016年5月,在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中,洪洞县威风锣鼓艺术研究会代表我市展演的威风锣鼓,赢得了满堂彩,为我市初赛胜出立下了汗马功劳;2016年10月,研究会代表我市在中国·韩城“司马迁杯”第三届锣鼓大赛暨“伟力远大杯”鼓王争霸赛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振宇曾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赛后满怀深情给威风锣鼓研究会会员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农民兄弟的表现大加赞扬,称赞以程北成为代表的队员在现场表演的威风锣鼓打出了临汾400多万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气势,打出了临汾人民热情好客的精气神、也打出了锣鼓艺术的厚重内涵,为临汾争了光、添了彩。
“白石村男女老少喜爱威风锣鼓,八十多岁的牛广星、薛连兴一直痴迷于威风锣鼓,敲起来就忘了自己的年龄。我要和我们的农民鼓手一直打下去,把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威风锣鼓发扬光大,让威风锣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间艺术。”采访最后,程北成说。
白石村历史深厚,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这里有八路军纪念馆;这里有温家大院、苏家宅院、胡家宅院;这里有白石东岳庙、玉皇庙、三宫庙、菩萨庙等。走进这个村庄,犹如走进一部历史的长廊。 记者 王长波 图片由洪洞县威风锣鼓艺术研究会提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