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共表团临汾市委助孵化落地项目21个

2017-08-25 09:33: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创青春”助力梦想远航

  临汾新闻网讯 创业意味着一切归零,从头开始,创业征程上财富与风险同在,在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流中,究竟如何才能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成为不少青年创业者一直在摸索的问题。

  青年们怀揣着最朴素的情怀、最真挚的梦想、最昂扬的创业激情与动力来到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上,在这青春的赛场上,没有真正的谁胜谁负,他们只是赛出了青年的风采。

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精英训练营。

  比赛是竞技场,更是舞台,青年选手的梦想通过比赛被放大、被鼓舞、被铭记。许多人表示,正是这些比赛,让他们的创意逐渐清晰明朗,让他们的创新创业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认可,让志同道合的创新创业者互通有无,让投资人一睹创业者的风采。

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海选现场。

  现场的青年创业者激情宣言:

  “带着责任感、使命感,在最好的时代,做最有意义的事。”

  “文化创意,大众共享,远方的美从身边做起。”

  “小辣椒,大产业,扶贫梦,携手圆。”

  “进乐宝,让购物更方便,配送更快捷。”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保护大气,改善土质,利国利民。”

  “行善举,助善梦,永和梦,我的梦。”

  “堡子镇,打造临汾的大厨房。”

  “香凝庄园,凝聚真品,助农健康,助农圆梦。”

  “用陶艺完成历史,用陶坊回报社会。”

  ……

  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主要面向前景良好的正式创业企业和意向创业团队,参赛项目涵盖商工、现代农业、互联网、APP、旅游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热门类别。

  共青团临汾市委书记王栋告诉记者,除了比赛角逐,此次大赛还将为创业青年提供落地、孵化、培训、资源对接等一系列的优质服务,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为全市引资引智、创新创业贡献力量。

  比赛不单是一个竞争交锋的舞台,更是一个结识伙伴的交流平台。在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上,参赛选手基本都是全市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尖子,每位选手都有机会和来自全市各地的高手“切磋过招”取长补短,观摩学习交流互鉴,甚至还能跟别的选手“擦出火花”“碰出灵感”,继而实现强强联手合作。

青年创业者在“集合餐厅”交流创业经验。

  特色小镇 让梦想触手可及

  2017年8月7日,在梨园堂举行的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现场不时响起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李海华所带领的堡子特色小镇项目博得了台下评委的赞许,成功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清晨的缕缕阳光、如同细雨般滴落在眼前古朴的房舍,推开厚重的大门,勤快的人儿先为小草“理了理发”,后为地面的灰砖“洗了澡”,贪食的麻雀也想来凑热闹,在桌上叽叽喳喳跳来跳去,房屋虽已经过精心修缮但还是留下斑驳痕迹。对面两层的现代建筑与它们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一家隐身于堡子小镇的“集合餐厅”。

  堡子小镇说是小镇,其实只是个毗邻临汾西站的小村庄,隶属于尧都区刘村镇,有128户416口人,村里没厂没矿没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传统种植、养殖和进城打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随着大西高铁、景观大道的修建,村里 原本就不多的土地就更少了。

李海华和他的堡子特色小镇项目。

  2015年年初,李海华走马上任堡子村村委会主任,眼见家乡发展乏力、乡亲们坐吃山空,他暗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

  堡子村位于河西新城中心地带,西依临汾西站,东临临汾市人民医院、汾河生态景区,北距临汾新一中、师大新校区,南离临汾西客站、临汾高速入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加之有中央、省、市一系列的惠农富民新政策,李海华计上心头。此后,堡子村村委会多次开会协商,积极组织专家进行考察和科学规划,最终决定因地制宜走乡村民俗文化兴村这条路子,为此提出了“大美堡子·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用李海华的话说“他要打造一个‘美食村’”。

  起初,不少村民并不买账。大家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瞎想,这样一个村子,往里面投钱做餐饮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李海华意识到,不转变村民的观念,事情就难以做成。于是,他便自掏腰包,带领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考察团,远赴浙江横店影视城、陕西袁家村,近到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尧都区金殿镇苏村,走一走,转一转,向当地特色小城镇建设“取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开了眼界的村民思想观念解放了,支持李海华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实现“家家创业,户户创新”,根据预先设计,堡子村村民以出租或入股的方式腾出宅院,坐收租金或经营分红。对于来堡子村投资的企业和个人,村委会则提供场地和减免租金等优惠。

  目前,包括“集合餐厅”在内,已经有规模不等的9家餐饮类店铺开门营业,还有数个农家院落正在进行地面平整和室内外装饰装修。

  按照设想,堡子村未来将开办这样的民俗特色客栈、农家乐饭店50家,在村内布设磨盘、牛车、石器、器具等农村生活物件,院落改造同样突出原生态。建设“面食一条街”,一店一品一特色,并开放展示制作过程,给人以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开辟小酒坊、小醋坊、小磨坊、小茶坊,再现传统制作工艺,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将村中的小胡同打造成艺术长廊,把音乐、美术、陶艺等元素引入其中。此外,每年举办一届主题性民俗文化活动,编排一台“面食印象”剧目在村内循环演出。

  规划堡子小镇为这个小村庄增添了吸引力。日前,我市裕丰特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决定把“世界中草药博览园临汾园区”落户堡子村。

  现如今堡子小镇取得的成绩,李海华有太多的人要感谢,“从参加大赛开始团市委老师就关注我们团队,无论是赛前指导还是PPT制作,团市委的指导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修改了数次PPT,进行过数十次专业指导,最终在大赛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在比赛的过程中,就有人联系我们,要投资我们的项目。”李海华说道。通过比赛,青年们接触到了不同学科的老师、青年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人,这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跳板,让他们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让梦想更加接近现实。

  自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开展至今,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在大赛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从比赛中的创业走到了现实中的创业,从前苦于找不到投资人的他们经过比赛的洗礼更加有底气,为他们投资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而这些团队能够一步步接近梦想,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比赛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个跳板,让青年通过比赛使创意落地,让梦想启航。

  风雨无阻 丈量梦想的维度

  “我很喜欢植物,但是发现生活中很常见的植物我都叫不上名字来。”所以,成楚就想着创建一个以植物为主题的大自然教育机构“植物幺儿”。

  机构依托农产基地、室内教学、近郊出游、夏令营为主要形式来开展。前期选择市内一到两日的活动,等教学手段跟运营模式相对成熟后,为孩子针对性的规划专业路线,让孩子放下沉重的书包,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发现和探索。去了解了解盘子里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去亲自感受一下《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希望以植物为依托点让他们去了解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平静。

  心怀创业梦想的成楚现已成功入驻中联万创·3W众创空间。刚开始接触“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让她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梦想也更加明朗。后来,成楚和她的团队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走上了比赛的舞台,并在大赛中取得了佳绩。他们与不同团队交流,不断地学习,完善自身,在比赛过后,从创意到创业,“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他们开了一扇扇窗,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刘静和她的乌鸡散养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进入总决赛的6个创业项目中,有4个专注于农业领域,涉及农产品、乌鸡养殖、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细分领域。这些农业创业项目也普遍收获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

  “守得云开见月明”。很难想像,不到26岁的刘静如今已是一个身家数百万的养殖场老板。她是象牙塔走出的天子骄子,毕业后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归家乡大宁,过起了“与乌鸡为伴”的日子。期间家乡人嘲笑、质疑的声音从来不绝于耳,最终在刘静执着坚守下土崩瓦解。

  “我就是个卖乌鸡蛋的”。提及自己的创业历程,刘静习惯性地一笔带过。刘静坦言,她是怀着一种对健康食品的坚守在坚持自己的事业。

  从2012年5月,她靠众筹的10万元开始了创业路。如今,刘静农牧专业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了,在大宁县带动发展的乌鸡养殖户已有370余户,仅今年就有80多户农户入社,有4个村整体覆盖推进。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贫困户按养50只乌鸡算,一年纯收入就可达到4000多元。所以,不少群众积极踊跃地参与养殖。刘静还在临近的隰县建立了一个分社,那个基地发展的乌鸡达到了1万余只。合作社刚成立,刘静就在翼城县合资建立了一个幼鸡孵化场,专门给孵化配送优质乌鸡。为寻求以后更大的发展市场,不久前,她还在襄汾县合资注册成立了一个食品加工厂,专门加工乌鸡蛋和乌鸡肉制食品。现在刘静农牧专业合作社的“静凤”牌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产品通过“互联网+”的电商形式,远销到北上广及全国不少城市。

  五年时间,刘静披荆斩棘、奋勇拼搏,终于在山窝窝里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也踏出了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一条成功之路。如今的她,已成为二郎山乃至大宁县一颗耀眼的创业“新星”。

  另辟蹊径 逐梦路上显身手

  同样是逐梦农业创业,有机肥循环再利用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每次回家,谢职刚总会看到丰收果农的喜悦,同时也会看到到处丢弃的苹果树枝,堆满了农村街道、田间地头,不时的随意焚烧,还有村办养殖场的禽畜粪便随意堆放,不但臭气熏天,而且影响地下水源、农村生活环境。这让他逐渐萌生了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想法。

  2014年,谢职刚毅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文化传媒公司,到东南亚国家寻求农业废弃物处理新路径。他接触到了马来西亚的农业技术,关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当地做得很成熟,在接下来的7个月,他多次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在多次试验、分析、对比后,他选择了与马来西亚深度合作,把农业废弃物发酵有机肥技术带回家乡吉县。

  2014年和2015年的两年间,谢职刚多次到吉县中垛、东城等乡镇进行测土化验、入户拜访,了解果农目前的施肥和农药使用习惯和现状,并在吉县东城乡“乐之然”有机苹果生产基地进行有机肥追肥实验,经过两年实验,土壤有机质提高0.08%。

  2015年11月,山西润年同创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吉县光彩有机肥加工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公司申请的“吉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加工有机肥项目”通过了发改委的立项批复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评估审批报告。

谢职刚和他的吉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加工有机肥项目。

  通过近三年有机肥代替化肥的示范,施用有机肥的示范园每亩平均增加经济效益800元,示范园苹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口感好、商品价值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明显提高,并且增强了果树的抗病性,降低了病虫危害,从而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果实更加安全健康。

  2016年,光彩有机肥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组织模式和“苹果废弃树枝+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发酵”的加工模式,带动吉县四个合作社,带动现代生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104个农户,有机苹果生产技术168户,成立残疾人互助小组37户,共38人。

  2017年8月,由共青团临汾市委推荐,吉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加工有机肥项目参加山西省第四届“创青春”山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现代农业正式类二等奖,接下来,全力以赴做好农业部、环保部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现场研讨会在吉县召开准备工作,将吉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加工有机肥典型技术模式进行全国推广,真正实现改良土壤和解决禽畜粪便随意堆放,树枝秸秆随意焚烧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转变农民处理农业废弃物的落后观念,利用农业废弃物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推动种、养、加工企业的有机衔接和长效稳定运行机制。

  “世界发展看中国,中国发展看农业,做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我们任重而道远。光彩有机肥会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不懈,为山西农业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职刚说。

  “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这个充满创意与智慧的舞台,每一年青年团队的成员们都会为项目做着精心的准备。也许那些项目与现在正在进行的迥然不同,但它们在成员心中的地位却无法被取代,也正是借助这个窗口让他们走出了创意,走出了创业初期,见识到了实践的魅力,创意的有趣和实践交叉的无限可能。

  正如团市委书记王栋所说,大赛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搭建舞台,将创业要素集聚起来,为青年创业搭建一个项目展示、人才汇聚、信息交流、投融资对接的平台,一座通向梦想彼岸的桥梁。

  未来,他们都将为梦想拼搏着。

  编后 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他们有创意、会创新、能创造、敢创业,同时也需要政府、社会给予支持。共青团临汾市委践行职责,积极引导、鼓励广大青年创新创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展示的舞台。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者实现创业的梦想,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树立创业典型,为青年创新创业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也将逐步打造成权威性高、影响面广、带动力大的专业性比赛。

  新闻链接

  2014年11月,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截至目前,共青团临汾市委成功举办四届大赛,帮助意向组孵化、落地项目21个。

  2017年6月15日,以“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为主题的“尧都农商行杯”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海选赛在中联万创·3W众创空间拉开帷幕。

  7月7日,备受关注的“尧都农商行杯”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在临汾兴荣物流园区隆重开赛,大赛经过项目初审、海选、60晋级30、半决赛等阶段的激烈角逐、层层选拔,最终有12个项目脱颖而出入围决赛。

  8月7日,尧都农商行杯”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梨园堂举行。12支创业团队同台竞技,以项目VCR介绍和PPT展示的形式分别从项目理念、项目运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现场解说。最终,堡子特色小镇荣获一等奖,国新能源精准扶贫“善梦”、吉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加工有机肥项目荣获二等奖,香凝庄园、赤焰椒种植项目、刘静乌鸡散养项目荣获三等奖,其余进入决赛的6个项目均获得优秀奖,另外还有18个创业项目获得最佳创意奖。

  记者 李娇 文/图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