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民:冷静面对“双十一” 谨慎购物少“剁手”

2017-11-02 19:38: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又是一年“双十一”,理性消费悠着点。眼下,虽说距离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还有数日,但对于实体店和网上销售的卖家来说,早已进入了“预热阶段”。面对各路商家铺天盖地的促销信息,你是否会怦然心动?面对“实惠便宜”的商品价格,你是否做好了“掏腰包”的准备?11月2日,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应对“双十一”,莫让冲动“剁了手”。

  “每年‘双十一’都会集中掀起一股消费狂潮,尤其是线上五花八门的电商,更是抓住这一难得的‘黄金档期’试图赚个盆盈钵满。然而,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也较往日有所增加。因此,消费者应当格外注意几大消费陷阱,以免稀里糊涂被‘剁手’。”工作人员说。

  小心低价“陷阱”

  工作人员介绍,平日里在实体店卖到三四千元的手机,在“双十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突然在网上降幅几百元甚至一千元销售。乍一看,东西看着便宜,但质量、售后保障等却很难让消费者高枕无忧,因此,面对此类网上低价产品,必须格外小心。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商品前,尤其是贵重物品时,尽量多对比。有条件的可到实体店看看标价和折扣,然后再确定是否在网上购买。

  “秒杀”不可轻信

  “有些原本卖几十元、几百元的商品,双十一’期间秒杀时瞬间可跌至几元,甚至一元钱。但有过这种经历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比如一元抢下来的商品,却发现到手时需要满足不少附加条件,或者买到的商品是假货、高仿货。”工作人员说。

  为此,消费者购买前想清楚秒杀的商品是否真是自己需要的,尤其是附加条件一定要看清楚。此外,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专柜并没有“验货”的义务,多数实体店也未与任何网店达成验货协议,因此“支持专柜验货”的承诺切不可轻信。

  支付当需谨慎

  工作人员介绍,在“双十一”活动中,个别卖家打着“低价”、优惠”等旗号的钓鱼网站链接,通过互联网、短信、聊天工具、社交媒体等渠道被传播,并设置“二维码”支付。消费者一旦输入个人信息,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同时,个别不法人员可能以支付宝维护暂停使用等理由要求消费者直接汇款到对方账户上。

  “因此,消费者网购时,应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卖家购买,并通过正规的第三方支付渠道进行支付。谨慎使用‘二维码’支付,防止不法分子盗取个人账户等信息。”工作人员表示。

  谨慎应对“双十一”,保存凭据便处理。此外,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网购时注意保存聊天记录、电子订单、付款记录等电子数据,保存好相关购物凭证。商家送货时,尽量当面核验商品,应注意核对货品是否与所订购商品一致,有无质量保证书、保修凭证等,如有问题要请承运公司出据证明,以便后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 成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