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荣军康复医院:用爱心让他们重返社会

2017-11-15 09:04: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你今年多大了?”

  “万万岁。”

  “你是哪里人?”

  “‘全国’人。”

  “你想回家吗?”

  短暂的停顿之后,她点点头。

  近日,在我市荣军康复医院,记者见到了一位言语间仍透露着孩子气的患者。据工作人员透露,被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发现时,她已经流浪了不知道多久。没有人知道她家在哪里、今年多大。荣军康复医院的人都喊她“老太太”,她似乎也很喜欢大家这样叫她。

  据了解,在荣军康复医院,有百余位像“老太太”一样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的感知觉、思维、注意力、记忆力、情感、行为以及意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由于心理活动障碍,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客观社会,丧失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偶尔会伤害自身或他人。

  记者走进女病区的活动室,十几双眼睛便齐刷刷盯了过来,或胆怯的、或敌意的、或质疑的。“你好。”一声友好但带着怯意的声音打破了僵局。主动打招呼的人叫王晴天(化名),今年41岁,在这里已经呆了近10年。“我每天最喜欢看《黄金100秒》这个节目,挺有意思的。”王晴天指着电视和记者聊起了天。“你看我胖吧?得站起来走走,不能老坐着,我最近得减肥。”王晴天来回溜达着说。

  “她现在基本恢复得不错了,通过进一步的康复训练是可以重返社会的。”女病区的护士长陈瑞芳说,“但对于很多精神病患者而言,如何重返社会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精神病’可能是他们身上一辈子撕不掉的‘标签’。”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更好地重返社会,回归家园,2009年,荣军康复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康复科。不同于一般的肢体康复,荣军医院的康复科更侧重于对患者心理的重建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对于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我们会引导他们参加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他们的团队意识,让他们能够打开自己的内心,重建和他人的关系。”康复科护士长吴春梅介绍说。

  不仅如此,康复科的工作人员还会对患者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有一技之长能够生存下去。吴春梅说:“他们绝大多数处于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的心态,所以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对他们鼓励再鼓励,患者之间也是彼此激励,我们一定要看到他们的进步。”

  在荣军康复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大都从业时间比较长,护理部主任张丽娟在这里工作了已经20余年之久,她见证了患者从一间间低矮的平房住进明亮整洁的单元楼,从空荡荡的房子换到了水电暖齐全的小家园,从一成不变的治疗到形式多样的互动治疗……医院各方面的条件在一天天改善着。张丽娟说:“我最希望看到的是这些患者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希望社会能够接纳他们。”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