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家住裕祥花苑的罗女士致电本报热线,称其为保护儿子的视力而购买的“护眼灯”,未能如愿守护“心灵之窗”,反而让其患上了假性近视。
“孩子升初中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晚上在灯下学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为了保护眼睛,我花300元给他买了一台护眼灯。”罗女士告诉记者,可是一个学期后,孩子总说眼睛干涩难受,视力也大为下降。带儿子配眼镜时,罗女士被配镜师告知“由于单纯使用护眼灯,而不用柔和的灯光看书,使眼睛受到了强光刺激,造成孩子假性近视”。
22日下午,针对此现象,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灯饰和家居卖场。
在平阳南街的几个大型灯饰卖场,记者发现所售的台灯大部分都打着“护眼灯”的招牌。发光灯泡包括荧光管、节能灯、LED发光体以及传统的白炽灯泡,产品包装上大多印有“无频闪、无辐射、双重绝缘”等各种醒目的的科学名词。
在一家灯饰店内,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到:护眼灯价格从150元至500元不等,正常使用寿命为30000小时”。而当记者询问其护眼功能具体体现在哪里,得到的答案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贵自然有贵的道理,护眼效果肯定也更好。”某灯饰店营业员手拿说明书照本宣科地“介绍”,甚至无法解释产品功能中的“无频闪”为何物。
正在店内为孩子挑选护眼灯的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面对琳琅满目的护眼灯,购买时主要凭借销售人员的推荐和品牌是否为大众熟知等依据。”当记者询问关于其护眼原理和相关标准时,王先生表示不太清楚。
随后,记者从相关质监部门网站了解到,护眼灯目前并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只有产品质量检测标准。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市眼科医院孙医师:目前医学界并没有数据证明护眼灯的作用和功效,而护眼也并非仅靠一盏灯就能解决问题。如果身处一个黑暗的空间且坐姿不对,即使再好的护眼灯也于事无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护眼睛。”(梁娟 崔敏)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