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起跑线”上的尴尬

2015-07-22 11:54: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时下已是暑假,学校闭校,学生放假,然而,看看各家门户网站的网评栏目,有关教育的话题却一点都不见少,相反还有比平日里趋多的架势。奥数比赛美国夺冠,没啥大不了;落实“禁补令”,绝不能靠强推;“学生艺术特长测评”,规范不能矫枉过正;国学才华不应逾越高考规则;名牌大学招“偏才怪才”也有底线……教育,一个十分宽泛的话题,往大了说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往小了说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显然,对于中国教育之现状,大多数人会有满腹牢骚。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师囿于应试教育,学校划分三六九等,升学选拔唯“分”是举,诸如此类,弊端种种,人人心知肚明,人人却又无可奈何。

    “人生起跑线”比别人好,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发展更好?前些日子,澎湃新闻对今年全国21省(市)的29名省(市)状元(文科13名,理科16名)进行了统计,93.1%上的是普通幼儿园,72.4%上的是普通小学,41.3%上的是普通初中。于是,有媒体评论认为“大多数高考‘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网友们则不尽买账,甚至敏锐地观察到“状元们”多半出自重点高中。

    自家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理。幼儿园学小学知识,小学学初中知识,初中学高中课程,明知此举可能扼杀儿童天性,抢先一步”却可令家长们心安。纵然各级教育部门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家长却鲜有甘心就此“荒废”了孩子的假期,报培训班,上补习班,学兴趣班,课程满满当当,暑假俨然成了“第三学期”。

    这是为什么呢?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然而无论升学还是选拔,多半依旧参照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就是“分儿”,也便有了“分儿,学生的命根”之说。学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前者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氛围浓郁,当地政策多有倾斜,上名牌大学的几率往往较高,这也就难怪家长们深知择校费高昂、学区房租价不菲而“甘愿”如此。众家长携子蜂拥而至,学校声名远播、生源不愁,重点”愈重,老师自然也会享受到其中的红利。各取所需,谁又会否认“起跑线”不重要呢?说到底,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均衡分配教育资源,以考试成绩排名取舍,唯“分”是举便仍旧有广阔的市场,起跑线”上的尴尬便仍旧会继续。(孙宗林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