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前几天,高、中考成绩公布后,有几个微信平台贴出了临汾的高、中考状元,大幅彩色照片、骄人的成绩、毕业学校和学习方法介绍,一时之间“状元”风光无限。这几天,本以为这股风吹过去了,没想到,又有这样一则信息跃入笔者的眼帘:某地产公司奖励某名校中考“状元”一套价值二十万元的单身公寓,祝愿他在剩下的三年里住在这套公寓里刻苦学习,考入清华或北大等名校。
请“状元”代言,给“状元”赠送房产,出重金奖励“状元”,尽管教育部门一再要求“高考成绩不排名、不公布高考状元、不炒作高考状元”,但这种现象还是屡禁不止。更有微信平台打出了“顶尖民校谁是最后王者”之类诱人的题目,引发市民和媒体围观。
说“状元”、说成绩、说民校,难道是在真正关注教育、关注学校、关注学生吗?事实上,真正的理由是,今日之热炒“状元”,已经成了某种商业手段。它实际上和选拔人才无关,和教育制度无关,和激励人才无关,甚至于和“状元”本人无关。分析其利益诉求:一方面,媒体为了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而极力拔高“状元效应”,从而吸引眼球,媒体要的是“利”;另一方面,学校也配合关于“状元”的宣传而提高知名度,那么学校图的是“名”。除了这些外围因素,分析热捧“状元”的现象,不可忽视教育系统的内在因素。由于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缺失,出现了极度功利化与肤浅化的教育政绩观,而“状元”的产生是学校优质教育最好的证明,对下一步招揽好生源自然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功利的社会氛围下,企、媒、学校以及家长对“状元”都产生了不恰当的期待和评价,不利于打破“唯分数论”唯学历论”,客观上助长了应试教育和“择校热”。事实上,对于十五六或十八九岁心智尚未成熟的“状元”来说,顶着“状元”的光环,可能会迷失自我,也可能因为背负过大压力反而不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笔者心中一直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可以对中高考“状元”三年至十年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做一个长期关注调查,看高分数与成人成才成功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相信这个社会调查出炉后必然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也能对人们正确认识教育、让教育回归本应有的育人本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郭璞)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