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日报评论员
——九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城市建设改造动员大会精神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这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定律。全市城市建设改造动员大会指出,各地吸引投资竞争比的是政务环境是否高效、法治环境是否完善、市场环境是否公平。各级各部门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第一引擎”,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通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凝聚内力外力形成“加速度”,迅速掀起新一轮的城市建设改造热潮。
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城市建设改造的现实所需。当前,我市铺开的15个重点项目建设和40个重点“城中村”改造所需数百亿的资金,而这一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因而,各级各部门必须把优化发展作为城市建设改造工作的“生命工程”,在环境治理上做到站位高、思路新、动作大。优化发展环境,是一个在实践中升华认识、在深化认识中创新实践的循环提升过程。抓住思想观念就抓住了优化发展的“牛鼻子”,各级各部门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要认识到环境是生产力,环境作为资源的组成部分,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保护、集聚、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努力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要认识到环境是吸引力。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而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环境优良,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进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迅速成长壮大。再次认识到环境是竞争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发展的压力实质上就是环境的压力,发展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环境的竞争。优化环境,就是要为投资者营造一个“低门槛进入、低成本运作、高利润回报”的良好环境,以环境优势催生发展优势。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文化内涵、精神状态、行政效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大力加强环境建设,一是要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下放一切可以下放的权力,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程序,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抓好政策的清理创新和落实,及时废止或修订不利于优化发展环境、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三是要营造公正文明的法治环境,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和公平度。第四是要营造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 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五是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
具体到城市建设改造中,就是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树立全市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切实做到无论实施到任何环节,涉及任何部门业务利益,相关部门必须协调配合,限时完成,不得推诿扯皮,更不得延误时机。在工程施工环节要确保正常的项目建设秩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影响重大项目施工建设。公安、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要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黑恶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干扰、破坏城市建设工程的行为和抗拒、阻碍执行公务行为。要保障建设工程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确保实现城市建设改造工地治安秩序良好、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努力为城市建设改造工作保驾护航。
优化发展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级各部门必须掀起“责任风暴”,开展“效能革命”,痛下决心、坚定信心、拿出狠心,想高招、谋实招、出硬招,在这场优化环境“大合唱”中唱好唱准自己的“音符”,全力打造推动发展的“第一品牌”,为城市建设改造工作注入不竭能源、提供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