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把假期还给孩子

2016-06-30 10:01: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朋友的孩子刚刚参加完中考,这几天,又报了高一预科班。这让笔者很困惑,刚刚完成一场竞争激烈的考试,孩子身心俱疲,怎么可能立刻进入到下一场新的学习中?

  下周,各中小学校将相继放暑假。虽然学校温馨提醒家长“中小学生课外时间参加培训班,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建议把课外时间交还给孩子”,但“前脚出校门,后脚进辅导班”仍然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暑期写照。同时面对名目繁多的暑期培训班,学生和家长也很难鉴别,无意中选择了无资质辅导班的也不在少数,这也在无形中助长了不良办班热。

  按理说,放假就是放假,有张就有弛。想想孩子们经过一学期学习,起早贪黑,身心疲惫,因此放假的主题理应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为新学年积累充沛的精力。可是,家长们却额外地加重孩子假期课业负担,把假期变成了第三学期,弄得孩子苦不堪言。如此状态,怎能不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并何以承担下学期繁重的学习?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克·奥唐纳指出,从三岁起,孩子的自主性开始发展,而五六岁则是自主性形成和建立的关键期。也就是说,从幼儿阶段起,孩子开始对社会活动感兴趣,同时也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活动和交往群体。另外,英国爱哲希尔大学资深心理讲师理查德·拉里也指出:对孩子来说,无所事事”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致使他们成年后出现软弱、没有主见、思维刻板等缺陷。

  所以说,孩子成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例如在幼儿、小学时期,孩子应该尽情地游戏、玩耍、唱歌跳舞、做手工劳动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而在初高中时期,孩子可以加大课外阅读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与同龄人的交往与合作,这样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家长,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身心需要,把假期还给孩子,让他们的假期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自身实现全面健康成长。(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