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文化味 少些硝烟味
锡刚
近段时间,华北大部分地区重霾来袭,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也一度转差,时值春节、元宵节“两节”,市
政府发出倡议,号召全市人民不放烟花爆竹,共创良
好的空气环境。于是一些市民议论:不放鞭炮,那还叫过节吗?
古人常说:人不可画地而居,要学会通时达变。因此,我们要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雾霾笼罩下的节日,到底放不放鞭炮,也是现实当中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不可否认,放鞭炮”是我国传统年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让人们热热闹闹过春节、闹元宵。但笔者认为,在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各方多措并举积极努力减排减污的大背景下,少放甚至不放鞭炮,应是当下现实客观的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态度。
除了放鞭炮,春节还有贴春联、包饺子、蒸花馍、守岁祈福,元宵节更有赏花灯、闹红火、文艺汇演等传统活动。由此看来,虽然没有鞭炮陪伴,但“两节”期间还有其他许多精彩的内容,只要我们能真正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同样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两节”过去了,回头来看:消失的鞭炮声、响亮的锣鼓声、豪迈的秧歌舞、社区村庄的新气象,让节日期间多了些文化味、少了些硝烟味,大家相互理解、自觉行动,创优环境、保卫蓝天,共享安乐祥和,其实收获了更多的美好瞬间。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