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史女士与笔者闲聊时吐露烦恼,称孩子在上幼儿园,前不久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份作业,每天回家坚持让孩子阅读书籍21天,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来了,老师要求家长在孩子坚持读书的21天里,天天给孩子拍摄视频并发至微信朋友圈,说明要附上孩子所在的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家长在完成此项作业后孩子方可获得奖励。
起初,史女士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在朋友圈发出后,看到有人留言夸孩子聪明伶俐,心里也会美滋滋的。直至连续发了3天后,一位亲戚私信提醒她,表示这么做太泄露孩子信息,对孩子的安全存有隐患。这时,史女士才静下心来思考,觉得每天将孩子信息这么“赤裸裸”地晒出来确实有些不妥。
本打算把自己的顾虑反映给园方,但思来想去,史女士最后还是决定作罢。她坦言,园方之所以给家长布置这份作业,一来是为了督促孩子阅读,让他们从小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二来也有不少家长猜测,在面对幼儿园遍地开花、招生难的窘境下,园方是否想借助家长之手进行宣传。史女士表示,她也曾听一位从事过幼儿教育工作的朋友提起,这样做的效果收效很好,有不少适龄儿童的家长慕名前来咨询。史女士担心,如若此时向园方提出异议,老师会不会认为家长太刺头,反而影响到对孩子的态度。最后她选择不言,但她在每天再发孩子的视频时多了个心眼儿,只对孩子所在班级的老师公开,其他人一律设置不可见。
听史女士这么一说,笔者觉得她的顾虑并不是没有道理,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争相效仿这种方式时,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如此泄露孩子信息,已然不妥。
这让笔者想起了之前在电视上看过的一期调查类节目。一位妈妈领着六七岁大的女儿来到蛋糕店,按节目组要求,妈妈给孩子买好蛋糕后借口离开,让孩子在此等候。母亲刚走,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出现,他主动上前跟孩子搭讪,称是妈妈的朋友,受妈妈之托前来接她,孩子警觉地摇了摇头。这时,工作人员拿出手机让女孩看,并谎称是妈妈发给他的,并可以准确地叫出女孩的名字。看到陌生人手持自己照片、可以准确地叫出她的名字,女孩显得有些犹豫,最终还是半信半疑地跟着工作人员走出了蛋糕房。这时,镜头转向在后台一直默默关注事态发展的妈妈,当看到女儿跟工作人员转身走的一刹那,虽然心里也明白这只是一个测试,但她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浑身发抖、眼泪哗哗地流下来。直到工作人员将女儿领到后台,她紧紧地抱着孩子,连连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晒娃行为表示懊悔。
看到这一幕,笔者很是揪心,好在那只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假设,但这个结果却非常值得人们深思。当我们肆无忌惮地晒房、晒车、晒娃之时,是否有想过这些信息的泄露会对我们日后的安全有所威胁;当我们教育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防火防盗时,是否也应该告诫自己,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因为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共享的时代,每个人的信息安全亦如生命一样重要。
卢婷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