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还未到,以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为首的各大电商平台早早便在10月中旬开始了预热宣传。预售、定金、优惠券等多种形式的促销“玩法”让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不可否认,预售、定金、优惠券等促销“玩法”对于商家来说,一方面增加了活动前期的流量和点击量的费用;另一方面,通过预售方式,可以对“双11”当天的销售情况作出预估,避免备货的大量积压,也可预先准备出货品,减轻配送压力。可以说,商家用让利的方式换得了心中有数,预先为“双11”的销售高峰配置好人力、物力。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品类繁多、形形色色的营销手段,更是要擦亮双眼。因为玩法越复杂,暗藏的猫腻也就越多,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跳坑”。
为此,销售者在购物时要仔细阅读商品描述,并截图记录销售价格、宣传页面、游戏规则”等,留好消费凭证,一旦产生纠纷,坚决向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全民狂欢的“双11”活动中,不管商家如何造势,活动多么诱人,消费者都要理性判断自己的消费需求,不被低价迷了眼,更不要被花样繁多的优惠套路冲昏了头脑、过度消费,真正做到理性购物,买到称心如意、物超所值的商品才是最重要的。(卢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