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贫困发生率低于3%为贫困县退出的主要衡量标准,我市要求到2018年底霍州市、曲沃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浮山县、蒲县、古县摘帽。梳理全市扶贫攻坚之路,能够深切感受到扶贫开发的不易: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发展产业市场有风险,一旦出现闪失,基层干部的责任压力大;再比如,不少地方采用了“贫困户入股”等类似的扶贫模式,但在推广中也有现实难题,企业愿不愿接,贫困户能不能干,银行愿不愿参与,都是扶贫开发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困难有,但我们更有信心和决心!正是通过一个个困难挑战的解决过程,使我们从中切实认识到: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在“实”上多下功夫,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如期脱贫,要重视精准施策。突出精准,就要明确抓手、选好路子。路子如何选?首先要牢牢把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精准做到因村派人、精准保证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进一步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其次,要扎实推进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进一步强化帮扶举措,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再者,扶贫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它不同于普通农业产业,其目的是脱贫,难点在“精准”。产业项目好不好,不仅要看效益,更关键要看是否对准人头,能不能培育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产业扶贫上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精准扶持、长期支持。
如期脱贫,离不开合力落实。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我市积极开展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健康扶贫、智力扶贫、就业扶贫等亮点工程,确保了精准扶贫路径更宽、成效更显,这些都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协调配合、跟踪服务、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担负起推进脱贫攻坚这一历史使命,强化责任落实,加快推进步伐,真正把每一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上率下的基本工作方法,真正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体制落到实处;要强化协调联动,把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密切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工作;要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落实贫困县考核办法,在全市上下形成“你追我赶、奋力脱贫”的激励机制。
如期脱贫是硬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来不得半点马虎。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我市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基础条件日益改善,为推进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正视不足,凝心聚力、精准发力,才能最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的日子真正过得好起来。(锡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