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隰县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和“现有企业抓提效、在建项目抓投产、意向项目抓落地”的原则,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工程,通过引进大老板、进驻大企业、实施大项目,提高工业经济总量,不断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工业强,竞争力强;工业强,财政力强;工业强,“实力隰县”才有基础、“活力隰县”才有保障、“幸福隰县”才有依托。只有大力发展工业,隰县才能实现协调发展、和谐跨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该县县委、县政府在立足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通过引进项目资金,整合开发本县的煤炭、煤层气、白云岩、石英砂岩、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喜人局面。
在建设新隰县的伟大进程中,该县一直把工业兴县战略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力挖掘工业后发优势,取得了好的成效,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在全省由2006年的116名提升到2010年的87名,前移了29名。搁置7年之久的原梁家河煤矿经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兼并重组后,2011年基建工程完成投资2亿元,今年即将复工投产;多年不景气的午城酒厂成功改制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年产量达1000吨、实现产值近亿元,“新三春液”、“清雅三春”等系列产品市场前景喜人;临紫锰铁合金厂点火生产;龙湾水泥与冀东水泥、天立环保和天津化工厂3家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初步达成框架性协议,组建隰县黄土工业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企业起死回生、生机勃勃,新企业层出不穷、风生水起,一笔笔浓墨重彩的画卷展示出工业项目建设给隰县带来的生机和希望。
步入“十二五”,隰县提出到“十二五”期末要实现财政收入“保二争三”的目标,就是要在2010年5500万元的基础上,到2015年确保达到2个亿、力争达到3个亿。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财政收入的第一个“翻番年”。经济能否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能否顺利翻番,关键看工业能否提速提效。为此,该县深入开展“工业提效年”活动,为财政翻番提供有力支撑,铿锵奏响加速新隰县建设、加速隰县崛起、实现全面振兴的序曲。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实施工业兴县的阵地。为了使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我县以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为依托,紧紧抓住“午城食品工业园区、黄土新型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和下李新型工业园区”三大工业园区建设不放松,按照“抓工业就要抓园区,抓园区就要抓规划”的思路,编规划、建园区、引资金、上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工业,增强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为打造工业兴县的强大引擎,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整合招商资源,强化项目策划,统筹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用地、用水、用电和资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经济以兼并、收购的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优先鼓励投资者投资开发能源产业、材料工业、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等,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振兴工业、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引进大老板、大项目、大资金,着力解决企业启动难、推进慢的问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为企业创造宽松优越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通过倾力帮扶,着力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在土地、环评、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搭建起银企合作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工业为隰县经济跨越发展赋予了持久的生命力。工业兴县的劲风推举发展的春潮恢宏奔涌,正犹如一个高速行驶的车头,拉动着县域经济这驾大车,疾驰在全面振兴的高速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工业大发展优美旋律的伴奏下,隰州大地一定会奏响跨越发展的华美乐章。(通讯员 梁云云 张瑞强 马乐)
【责任编辑: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