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7-09-05 08:44: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安月琦)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深入推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龙头企业转型升级计划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突出,成效明显。

  市委、市政府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大手笔谋大篇章,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西山以水果、杂粮为主,东山以中药材、杂粮为主,沿汾河平川县(市、区)以粮食、蔬菜、水果为主,以尧都区、侯马市为中心的都市休闲农业四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集中。

  据了解,优化产业布局为我市农业发展带来了骄人成绩。小麦生产喜获丰收,全市小麦收获面积295.22万亩,总产9.903亿公斤,平均亩产335.43公斤,比上年的326.76公斤增长8.67公斤,增幅2.6%。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截至7月底,全市杂粮播种面积达111.85万亩。蔬菜优势区建设加快,新发展设施蔬菜0.76万亩。开发露地特色蔬菜2.43万亩。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新发展和改造老果园5.7万亩。以东山中药材优势区为重点,新发展中药材面积6.5万亩。以尧都区、侯马为中心,打造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圈,集中创建20个市级休闲农业采摘体验园、20个乡村“农家乐”示范点、1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截至7月底,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4.6亿元。

  围绕市场需求变化,我市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注重满足“质”的需求。

  今年以来,我市新认证了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了4个绿色产品,认证面积9100亩。“三品一标”认证总面积累计达243.8万亩,产品308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了32.5%,超出省定目标2.5个百分点。隰县玉露香梨荣获“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在不久前的“三品一标”认证、农博会筹备工作推进会议中,我市提出要以品牌为引领,以名特优新奇农产品开发为重点,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手段,以各种展会推荐和宣传为标志,通过充分的调研、系统的谋划,大力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走出一条“抓特色、创品牌、走高端、跨区域、上规模、强加工、保安全、促增收”的具有临汾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质量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只有打好“优质”“特色”组合拳,才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市因地制宜发展功能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力度,成效斐然。

  目前,永和县引资5.17亿元打造10万亩黑枸杞特色经济林园区,带动7个乡镇、60个行政村、1000个贫困户和4000名农民实现稳定脱贫;安泽县同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药材与饮品酒业促进会、山西国新晋药集团等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使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成为农民脱贫增收奔小康的“永续动力”和“绿色银行”;乡宁县光华镇打造特色玫瑰小镇,引资12.15亿元,使玫瑰产业成为了由“煤”向“玫”和“美”的华丽转身;山西文冠果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亩文冠果种植基地及年产10吨的标准文冠果叶茶厂已投入生产,项目总投资1.5亿元,已投入2300万元;古县华兴农业生态科技公司建设油用牡丹10万亩,项目总投资2亿元,已完成2000万元;乡宁县琪尔康翅果油经济林基地10万亩项目总投资7亿元,已完成5.18亿元。在全省功能农产品品牌推选活动中,我市古县牡丹籽油、乡宁翅果油、吉县富钾苹果、隰县玉露香梨、大宁大麦苗5个功能农产品入选,占全省的13%。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根本途径,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我市土地确权方面扎实推进,截至7月底,完成合同签订的村达280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5%;签订合同份数达69.4万份,占应签农户总数的96%,目前数据汇交工作已开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翼城县城内村集体成员身份界定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正在扫尾。尧都区已确定东王村、乔李村、韩村三个村为2017年省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田野上将奏响一曲以“绿色”“改革”和“创新”为主旋律的协奏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