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共识

2011-06-14 09:1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更是怀着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满腔热爱,作为“领头羊”,在节能上率先垂范,掀起了一场蔚为壮观的节能热潮。
近年来,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广泛参与、成效初现、能耗稳降的喜人局面。
据有关数字显示,我市现有公共机构1690个,2010年水耗量461.32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5.55万立方米,节约金额196.65万元;电耗量10565.09万度,比上年下降2004.45万度,节约金额1202.67万元;汽油耗量2464.25万升,比上年下降85.46万升,节约金额640.95万元;更换高效照明灯具14万套,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4万平方米,一组组鲜活的数字足以证明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在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率先动员部署 健全组织机构
自《公共机构节能条例》颁发伊始,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和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10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并明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相继召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成立本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部署本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同时,教育、卫生等系统主管部门和国税、工商、质监等实行垂直管理的机构也建立了本系统节能管理体系。制定了联络员制度,全市17个县(市、区)、市直100家单位都设有联络员,形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协作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体系。
出台政策措施 完善管理机制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后制定出台10余个全市性文件、计划、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其中有:《临汾市建设节约型机关管理考核办法》、《节约用水、用电、用油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审定通过了本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规划、指标及各项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计划指标的下达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为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从而有效推进了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建立统计系统 强化业务培训
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强化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培训工作。先后派出专人到大连、沈阳、太原参加全国、全省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及知识培训,特邀资质技术部门对市、县两级公共机构统计员进行公共机构能耗统计专业培训,并自行组织开展能耗统计业务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分类指导,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统计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统计人员全面掌握了统计软件应用和统计操作技能。还利用国管局统一推广的公共机构能耗统计软件,建立了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系统,构筑了横到市直各部门单位,纵到各县(市、区)及乡、镇的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网络化、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了公共机构能耗资源消耗状况监测及数据分析的管理体系。
开展宣传活动 营造节能氛围
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造势。各县(市、区)地方电视台及机关报刊也对本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给予了大量、及时有效的宣传报道。丰富了宣传手段,开展宣传活动。并精心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山西省能源紧缺日”、“无车日”等活动。在全市各级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组织机关干部走上街头、广场摆摊设点,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进而提高了节能意识,节能自觉性和责任感,增强了节能氛围,为全市节能减排做出了良好表率。
如今,节能减排,绿色办公,已成为我市各级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享受低碳生活,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期望。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同净化我们的城市,使低碳生活真正走入每个人的心灵。
 
记者 杨文婷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