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节期间,央视播出的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孝顺怎么做》引人深思,节目中还提到孝为德之本。孝顺有“小孝”和“大孝”之分。奉养父母只是“孝”的开始,忠于职守,报效国家是“孝”的提升,是更大的孝道。那么,孝顺到底该怎么做?其实每个人的定义各有差别。
孝之父母 从点滴呵护开始
29岁的李晓丽早在两年前已经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苦楚,对她而言,父亲的突然离别让她内心的山梁倒塌。现在李晓丽能做的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多陪伴年迈的母亲,让她感受到满满的爱。除夕,她把母亲接到了家里,一家三口为母亲端水洗脚加按摩。
在李晓丽看来,能陪着母亲一起生活才是尽孝,而且尽孝不是给予母亲多少物质东西,而是母亲饿了端上一碗热面,病了递上一杯热水,洗澡时,帮她搓搓背,把能做的该做的做好就是尽孝。
“尽孝不能等待,尽孝就在当下,在此刻。”李晓丽说。
报之国家 从辛勤工作做起
远在异地工作的曹海亮,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十年前,仅是中专毕业的他,孤身一人前往北京找工作。为了给下岗在家的父母争口气,他自修了本科,还在软件编程方面小有成就。
电话中,曹海亮说:远在他乡,我不能时时刻刻陪伴着父母,我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工作,让远方的父母安心。每年我都会把公休集中到一个月时间里,专门接父母来北京住一阵子。”
曹海亮说,其实父母对于他的要求就是只要工作一天,就不要应付。如果他应付了工作,就是在浪费活着的时间。“我认真工作,把成绩交给父母,就是对他们孝顺。现在我在北京按揭买了房。等拿到钥匙,就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采访手记
有人说,妈在家在,爸在天在,确是如此。孝顺就是让父母开心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父母年岁大了,不让他们担心子女的生活,顺着他们心意,把他们当作“老小孩”一样,哄着疼着爱着,这就是孝顺。顺着父母的心意努力着,他们总归希望子女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那做子女的就依着父母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尽孝。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