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元旦期间,尧都区大阳镇卫生所的医护人员来到该镇念鼻村了解村民健康状况,针对其健康需求列出清单,现场制订诊疗方案。患者李大爷捧着医生给自己量身定做的诊疗方案乐呵呵地说: “以前看个病能把人难死,年龄大了行动不便,孩子们还得给我雇车。现在可好了,人在家里不用挪窝,家庭医生就上门了,诊疗方案也出来了……”
这是市卫计委强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万家、送服务、保健康”活动中的一幕。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医护人员敲开百姓大门,成为百姓的“熟面孔”;获取百姓信任,成为百姓的“贴心人”;连接百姓内心,成为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尧都区大阳镇卫生所医护人员在该镇念鼻村为村民量血压。
敲开百姓大门 成为百姓的“熟面孔”
“大爷,你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要注意继续保持啊。”
说这话的是永和县医疗集团芝河镇卫生院的签约医生白虎娥。元旦期间,该县集中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万家、送服务、保健康”活动,主要服务对象是城乡签约的各类重点人群、建档立卡贫困居民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县中医院负责人带领签约医生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走了大半天后,来到签约群众家中一一问诊。
签约户李大爷测完血压后,激动地对医生说: “以前看一次病要搭上公交车去临汾,沿途要倒几次车,去了医院排队得排大半天才能轮上,一折腾一天过去了。现在好了,家庭医生进了家,做梦也没有想到还有这福分,这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
据悉,永和县卫计局针对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率低、感受度不高的问题,组织医护人员利用群众赶集、外出务工返乡、农闲时节、节假日等,深入到乡村社区、田间炕头开展宣传活动。他们结合受众特点采取乡村大喇叭、大篷车、义诊、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多种途径,向村民宣传正确的健康理念,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新方式,提高了群众对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
获取百姓信任 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1月4日下午2时,尧都区贾得乡七里村卫生所的村医景喜平骑上电动车出诊了,她是给本村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赵明良问诊的。
电动车在路上拐了几个弯后,来到了赵明良家。一进门,景喜平便从出诊包里拿出血压计和血糖仪,一番娴熟操作后,血压和餐后血糖指数都测出来了,血压 100/130,血糖9.8。景喜平从药箱里拿出阿司匹林、二甲双胍、脑力清等药品,给老两口详细讲解了服用注意事项。 “先把这药吃上,过几天我再过来给你测一测,应该是都能降下去一些的,别担心,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听了她的话,老两口像吃了定心丸似的,舒心地笑了。
景喜平作为一名签约家庭医生,要为七里村 60 余户村民提供服务。她不但给患者看病,还要告知患者怎么吃、怎么运动,日常如何保健。除此之外,她还要把农村常见、高发疾病和季节性疾病上报乡镇,组织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到基层开展义诊活动。景喜平说: “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健康处方和治疗方案,获取百姓信任,成为百姓的贴心人,我很开心。”
连接百姓内心 成为百姓健康“守门人”
三九时节,蒲县薛关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冒着雪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为村民测血压、血糖,面对面了解签约重点对象最迫切的健康问题和现实困难,特别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结合“双签约” “一对一”工作机制,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拿出解决措施。
医护人员除了对签约的各类重点人群、建档立卡贫困居民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走访,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服务之外,还对慢性病、常见病和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开展了一次大排查、大保健、大救治,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需解决的季节性疾病问题。
家庭医生是干什么的?家庭医生能带来哪些便利?家庭医生会不会很贵?市卫计委宣传科科长赵冬燕表示,家庭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提供长期签约式照顾,并将个体与全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相关国家政策规定,家庭医生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共同分担。
据市卫计委基层卫生科科长陈悍红介绍,我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从2017年2月10日开始的,近一年来开展了多项服务促进活动,目前已有4000余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这次进万家活动从2017年11月下旬拉开序幕,重点服务城乡签约的各类重点人群(包括持证残疾人和流入人口)、建档立卡贫困居民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目前,全市17个县(市、区)的签约医生团队已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基层开展活动,用实际行动让百姓享受到切实的健康红利。
记者 刘 晚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