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暑期志愿者为博物馆注入鲜活多元力量

2019-08-22 09:06: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讲得很精彩、语言通俗易懂”“言语流畅、讲解很有画面感”……在临汾博物馆“最早中国”展厅,“橘黄色的小马甲”被热情的观众明星般簇拥着,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因为志愿者的讲述而更加立体、更为动人。志愿者程博源自豪地说:“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暑假!”

  半月前,17岁的准大学生程博源怀揣着好奇、憧憬和忐忑的心情来到临汾博物馆,从初涉讲解领域的磕磕绊绊,到后来将每一件文物知识全都烂熟于心,他愈发喜欢讲解员这个职业,也愈发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责任。

  8月4日,通过临汾博物馆的选拔和培训后,程博源第一次以讲解员的身份出现在了该馆“最早中国”展厅。

  尽管来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准备工作,但紧张、断篇还是时有发生。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程博源不放过任何一个“碎片化”时间,反复背诵讲解稿,给自己讲、对着家人讲、跟同展厅的志愿者讲。为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提供给更多游客,他总会提前与游客沟通,为不同年龄层人群规划不同展线、制定不同讲解方法。为了增强记忆、检验熟练程度,他愣是在家四个小时没挪步,将20多页的讲解稿一字不落、准确无误地默写了下来。

  通过努力,程博源收获了他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成绩:从刚开始的怯场不敢讲,到后来“旁边有人我就想给他讲解”的思想转变。从刚开始的“一定得按照讲解稿的顺序才能讲成,到后来的随意抽讲”。程博源肯定地说,是游客们求知若渴的执著给了他不断前进的信心。“选择来博物馆时,也只是抱着提高自己能力的心态来的,没想到,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就收获了这么多。”程博源说,“以前对‘最早中国’的概念并不明朗,也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有关陶寺的片段化信息。现在通过学习,不仅能把印象中片段化的知识串联起来了,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特别是当游客们表达真挚的感谢时,心里的自豪与激动更是溢于言表。”

  临汾博物馆公众文化部负责人介绍,为大力发扬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丰富青少年的暑期文化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快乐体验平台,临汾博物馆于6月份发布了2019年暑期志愿者招募活动信息,信息一经发出便得到了市民的热烈拥护,经过层层筛选、考核,最终80名志愿者脱颖而出。

  “我们为招募合格的志愿者,专门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人群安排了礼仪、传统文化、文物知识等培训内容。”该负责人介绍,其实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综合性文化服务,比如讲青铜器的历史,不能只懂得青铜器记忆,还要掌握语言表达、服务技巧甚至应变、应急处置能力。

  该负责人表示,志愿者的服务活动是公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暑期志愿者为博物馆注入了鲜活多元的力量,也让“文化”二字更有了现代文明的意蕴。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