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博学职业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见闻

2019-10-23 10:03: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5日下午3∶40,临汾新博学职业学校。

  当市关工委“传统文化进校园”参会人员来到该校时,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师生们已穿着整齐的校服列队欢迎。第一项是升国旗仪式。只见国旗班的6名同学托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迈着威武的正步走向升旗台,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国旗冉冉升起,像一团红色的火焰迎风飘扬……

  “从2006年建校以来,我们就一直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狠抓德育工作。每天早上5∶00起床跑操,5∶50升旗,傍晚6∶50准时降旗,通过升旗仪式,达到震撼心灵、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国旗班班长吉辛格和国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降旗过程中国旗不慎落地,沾上了泥,吉辛格还心疼地落了泪……”介绍中,来宾了解了升旗背后的故事。

  跑操时,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学生们迈着铿锵的步伐,伴着嘹亮的口号跑步。看到同学们有的头发被淋成了一片,有的雨水顺着鼻子流下,来宾里的一位校长关切地说:“孩子们不会感冒吧?”“不怕,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如果受不了,他们会主动汇报。”果然,同学们没有一个打退堂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手语操表演过后,同学们背诵起了传统文化经典《大学》。“没想到经典可以背诵得这么好!”人群中有人发出赞叹。“学校常年开展《孝经》《大学》《论语》的诵读活动,每天早操之后,精读、领读、诵读,经典起到了净化心灵、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一位老师自豪地说。

  雨越下越大,但时间似乎凝滞了。热爱武术的同学们为来宾表演了通背拳,一招一式,矫健有力,势若惊鸿。在习武中磨砺,在习武中觉悟,在习武中升华,身着蓝色唐装的同学有一股超然世俗的侠者风范,崇文尚武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

  观摩完学生们的表演,来宾走进餐厅。在这里,学生志愿者早已摆上了一杯杯热茶。来宾们意犹未尽,热切地想了解学校传统文化开展情况。但是,校领导并没有发言,而是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了学生、老师和家长。

  “有一次我没考好,我问老师,‘老师,这次考不好,你还管我吗?’没想到,老师这样说,‘孩子,你没有考好,我更要教好你!’还让其他同学帮助我。老师我太感谢你了,以前学习不好,没有人理我,过去9年我在其他学校上台讲的话都没有在新博学一个月讲得多……”

  “我在新博学上的第一堂课,那堂课是这样的,我走进教室,全体同学站起来向我躬身行礼,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让我感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不像其他学校题海战术的劳顿,而是所有师生浸润在经典中,先学做人,先学做事。当有人托着红旗经过的时候,其他同学会自觉站立行注目礼;每次吃饭前,同学们都会念感恩词。经典的力量吹遍了每个角落,餐厅千人吃饭只有8个厨师,保洁人员只有几个,工作之余也拿起了经典,没有一人掉队……”

  “选择新博学,是因为她的教学理念。以前和孩子经常闹别扭,有幸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家长读书会,第一次分享会,就让我痛哭流涕:多年来从未给孩子过过‘六一’,从没有接送过一次孩子,见了孩子就想训斥……从此下定决心陪伴,不仅要陪伴好孩子,而且要经营好家庭……”

  分享渐入高潮。市关工委副主任李玉林也深受震动,“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太精彩了,也太震撼了!在这里你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忠孝,学会了传统文化,我太欣慰了,也深深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讲着讲着,已到了晚餐时间。各班同学排队进入餐厅,学生志愿者和保洁阿姨一起为同学们盛饭,同学们按序领取餐品在指定位置就座。大厅里十分安静,十几分钟后,同学们留下光盘走出餐厅……

  走出学校,来宾们坐上大巴车,车厢内热气腾腾。“这所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搞得好,值得借鉴!”“孩子们心正了,做什么都会好……”“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中考成绩只有三四百分的学生,在别人眼里是中考失败者,而在我们眼中,是需要帮助的可塑性非常强的学生。我们秉持‘教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宗旨,把‘一年成型、两年成人、三年成才’作为我们的教育追求,把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探索适合他们的教育,只要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改正一点点,老师就会给予赞赏、激励和褒奖……”

  听完学校工作人员的办学经验介绍,车厢里响起了掌声。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