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焕,洪洞县人。1935年生,1955年8月分配到襄汾县参加工作,1956年9月入党,先后在襄汾中学、东风铸管厂等单位任职,1996年12月从县自来水公司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休。
我是在襄汾中学上学时认识他的,那时他是学校团委书记,经常给我们这些积极申请加入共青团的莘莘学子讲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知识,经常与我们谈心,指导我们学习,帮助我们提高思想认识。
他曾给我讲,他一生的座右铭是:做人要正派公道,表里一致,不投机,不看风向,对人一腔热忱,对国家事业抱定献身精神。现在退休了,仍然坚持着这一条!
他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以前当过人民教师,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与教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离开教育岗位多年,但仍然牢记教育工作是培养革命接班人的事业,不论啥时候都不能把教育人的事放弃。因此,退休后他经常主动到就近学校做一些班级的校外辅导员工作,做一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005年,他被县委宣传部聘为“襄汾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讲团”报告员,参加过几次宣讲活动。后因身体健康状况,离开了团队。但他不甘心坐下休息,仍继续找就近学校、身边的学生,与其谈心、了解情况,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生活中碰到的困惑,或帮助个别身有疾病缠绕的同学减轻思想痛苦,或资助个别同学经济上暂时的困难。这样一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成为亲密无间的“忘年交”朋友。大家仍习惯地称他胡老师,经常和他在一块儿交流思想,敞开心扉,无话不谈,相互沟通,接受他的指点。10多年来,受过他教育、帮助、指导、接济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人数达百人之多。
他经常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针对性、有侧重地帮助和教育。譬如:襄汾中学理科班的李建文同学,家在农村,就读高中时,母亲意外去世,父亲常年不在家,建文成了无人照管的孤儿。胡老师知道此信息后,怕孩子影响学业,就告诉建文:以后每遇到星期天,你就不要回家了,就到我家来吃、住;确实有事需回家时,回去办完就来,我等着你。就这样,在他的安抚、教育、指导下,建文顺利读完高中。高考期间要填报志愿,胡老师又与建文反复协商研究,根据其家庭困难情况,将其志愿全部选报了不收学费的军事院校。在面试体检时,胡老师又主动给建文拿上住宿费、生活费、路费,相随到省招办接受检查。高考录取通知书下发后,开学时,他又给建文买了火车票、带上适量费用,亲自将其送到石家庄军事院校。建文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他还不时地联系,给予接济,终于使这个“孤儿”完成了院校学习,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营,当上了一名合格的军官。建文现服役在广东惠州市,他不忘恩师,多年来一直保持和胡老师经常联系,及时汇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襄汾实验高中文科班有一名乡宁县的学生,叫穆兆鑫。该生上学离家较远,体弱多病,胡老师经常带他到医院看病,每次看病的挂号费、买药钱,都由他出。买下中药后,胡老师又给他熬药,及时督促他喝。有时兆鑫正在上课,胡老师就将熬好的药端上送到学校门房,等他下课后,用开水温一温,及时服用。兆鑫住校不便,胡老师就帮他寻找住处,后来安置在自家附近楼房地下室。因室内潮湿,胡老师经常将穆兆鑫的被褥拿上来,给他晾晒干爽,使他不受潮湿之苦。为缓减兆鑫上课时间紧张,胡老师隔几天就给他洗一次衣服;兆鑫家中带的资金有限,胡老师又及时帮他解决学习中资金不足。直到2009年,穆兆鑫顺利考上了山西省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享受到高等教育,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胡老师平时喜欢看报,善于学习,发现与学生有关的资料,经常自掏腰包复印若干份,送给需要的学生们学习。
胡老师说他是一名普通党员,做不了什么大事、要事,只能点点滴滴地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多年来,他做过思想工作的学生中,先后约有四五十位高中学生考上了大学,十几位初中学子考上了高中,为国家未来输送了一些人才。
胡老师无偿为未成年人服务的事情传开后,有人说他傻,他认为这不是傻,是党培养他几十年的结果,这样做是良心的驱使,是党让他这样做的,他无怨无悔。他认为通过自己的帮助、教育,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走向正道,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同时,他也乐在其中,健康了身心,增长了知识,甚至延长了寿命。陈玉广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