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教荒山披绿装

2012-11-02 08:4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一位普通农民“矢志造林三十载,敢教荒山披绿装”的传奇事迹名播吉州大地,这个人就是芦来柱。
今年50岁的芦来柱是吉县屯里镇太度村村民。他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打工种树。慢慢的时间长了,种树技术越来越成熟,来找他种树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他带领村里的青壮年组建了自己的植树造林队,风风雨雨几十载,在他的带领下,许多荒凉的山头绿了起来。
10月30日早晨,笔者见到芦来柱时,他正在一处有几间土窑洞的农家小院,这里是他给工友们租赁的生活栖居地,每个月租金仅仅只有一百元钱。
废弃的轮胎上放块石板就是他们的饭桌,木板下垫几块砖头就是他们的板凳。开饭了,小院里顿时充满了生机,工友们纷纷走出房间端起饭碗坐在小院里吃了起来。
闲聊中,笔者问来柱,植树累不累?他说咋能不累呢。又问喜欢植树这项工作吗,有没有想过干点其他的,他说:“有时候晚上做梦都在挖坑、栽树。现在身体不行了,年龄也大了,也没有其他技术,就是凭苦力干活,其他的干不了只会种树”。
据悉,他们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饭,7点开饭,8点下工地植树,在植树点较远的地方,中午带上干粮,简单吃点,直到下午下工才回来,每年从开春到上冻,一年植树造林在9个月以上,年年如此,天天如此。
吃完饭后,我们随同来柱及工友们一起到植树点,一路坑坑洼洼,道路非常崎岖。到达地点后,来柱拿上树苗带上工友就开始植树。出行要么是三轮车,要么是摩托车,树苗全是从山脚下背上山来的,工作不仅辛苦,有时候还会有危险。有的植树点很陡,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掉下去,有的植树点崎岖狭窄,荆棘遍布,行进困难,队友们就会停下来站成一条龙,接力式的把树苗运上去。
一位工友师傅告诉笔者:“种树三十余年来,芦来柱没有拖欠过工友们一分工资。造林队到每年的年底才进行工资结算,为了维持队友们的日常生活开销,他经常会拿自己的钱垫付队里的生活费,工友们家里有难处,他也会热心地四处筹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人都跟着他干!”
在植树造林工作上,芦来柱兢兢业业,严格按照造林标准要求工人,认认真真植好每一棵树,确保树的成活率。来柱说:“人家要求怎么干,我们就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干,实实在在的。”一位工友说:“工地上有什么难做的活或者难办的事,他都冲在前头,自己摸索出办法后,才让我们干。”
笔者在提出要去他家看一看时,他说“不回去了,工地离不开我,这里栽苗不能离人,家离这也挺远,来回得用好长时间。”队里的工友还告诉我们芦来柱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对自己的养父母很好,只要他在家,他就会把家里的活安排的井井有条。
为了解真实情况,经再三与芦来柱沟通后,他才同意回家。回家后,来柱就没有停,一直帮老人干活,不是劈柴,就是打扫院子,背老人晒太阳,虽腿有点不利索,但非常的勤快。
几十年来,在来柱的带领下,造林队先后造林百余亩、千万余株,而且每个跟着他的村民每年都能拿到2万余元的务工收入,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而他,只是拿着和别人一样的收入,却负担着比别人更重的家庭与社会责任。
如今,芦来柱头发白了,背也有些驼了,人显得更加苍老了。可人却还是那么朴实、那么厚道,那么有责任心。他的故事看起来平凡,但细微处透出点点滴滴的温暖!(通讯员 闫海斌)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