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满了多少泥土,心中就装满了多少真情。曲沃县有一位大学生“村官”,他的裤脚总是沾满泥土,心里始终装着村民。任职4年多来,他先后在北辛村任村委主任助理、村委委员,后又担任东容村党支部书记。一路走来,他为群众干成了一件件实事,受到了农民的一致赞誉。他就是曲沃县曲村镇东容村党支部书记解云旗。解云旗曾先后多次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大学生村干部”。
2007年8月,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的解云旗顺利通过县里组织的大学生“村官”招考,当选北新村村委委员。当时北辛村有750多口人,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为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有的放矢地拟订了一份调查问卷,包含与村民生活紧密相关的6大核心问题。带着问题,他走访调查了六七十户人家,发现村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有道路泥泞、出行不便;吃水困难,不能随吃随用;没有休闲娱乐场地,村民精神文明缺乏……村委会上,解云旗向村干部详细汇报了自己的调查意见,村委班子一起定规划、理思路。明确方向后,他四处筹措资金80余万元,建了占地17余亩的文化活动广场,修建篮球场,并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解云旗又办起了农家书屋,共1500册书籍,由他亲任书屋管理员;为方便群众吃水,他采用“分段到户、农户自己投工、不投工则出资”的方法,为村里更换老化管道3000余米。
“要想富,先修路”。为方便群众出行,他还带领大家修复道路,3年内累计硬化道路4公里;他还完善了阳光农联网内容,配备了电子触摸屏电脑、台式电脑、大液晶电视,使农民更好地了解党务、政策、农廉、财务等信息。解云旗的工作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现在的北辛村,人均纯收入由他刚进村时的5000多元增长到今天的8080元,比3年前有了大幅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也高了许多。
2011年11月,在全省农村“两委”换届之际,东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张双林向镇党委反应村里没有大学生村干部,几次请求让解云旗到东容村工作。通过与党员村民代表面对面演讲、答党员村民代表问等竞选活动,解云旗得到21个党员和20个村民代表的全票通过,成功担任了东容村党支部书记。
东容村582口人,在全县的人均收入排行靠后,村容村貌脏乱差、闲散村民多、外出务工少、在家务农多,村民收入来源以种地为主,但种地仅限于老三样“玉米小米加棉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收入没有明显提升。如何使农民尽快致富,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届时,曲沃县委、县政府把建设全省做大的实施蔬菜基地作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实施产业强县战略。解云旗适时抓住机遇,带动群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初衷甚好,但村民投资资金少,担心有风险,积极性不高。为了能够给当地农民以眼见为实的致富示范和带动效应,他放弃了自己正在盈利的灯具生意,开始了设施蔬菜的种植。他说:“身为村干部就要想民所想,谋民所谋。群众渴望的是致富,却苦于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要想让群众相信你,放心跟你干,你就要自己先富起来,充分发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新型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截至目前,他自筹资金和申请贷款60万元,建了5栋大棚。预计年终产出45万元,“2年回成本、3年生效益”目标必将实现。与此同时,5栋大棚雇佣长期劳动力6人,临时劳动力1300余人次,一年下来可为村民增加收入13余万元。通过半年努力,种植的黄瓜和苦瓜,已进入收获季节。村民见状积极性大增,眼下很多农户都在积极调整土地,筹措资金,行动起来。
作为东容村党支部书记,解云旗带领党支部通过总结积累,在东容村共建设党建、农廉、村务等30余项制度,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执政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为民办事谋利的本领。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他多方奔走四处集资,先后对村内进行街巷硬化亮化处理,建设了村文化活动广场,并安装配套了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他还通过现代远程教育、阳光农联网等手段及时将致富信息、先进种养技术、现代生活理念带给群众,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把文明之风吹向农村,把科学的种子撒播在农村大地。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