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和知识改变贫困面貌

2012-12-04 10:16: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农民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绝不能让农民失望。”2008年10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的焦文新带着青春和知识回到了农村,就任洪洞县万安镇西昌村党支部副书记,开始了他不平凡的“村官”生涯。

西昌村位于洪洞县万安镇西部的姑射山下,海拔900多米,一面靠山,三面环沟,是典型的山区缺水村。2008年上任后,焦文新眼看着村民因吃水问题而困扰多年,暗自思忖:“能不能像城里一样用上自来水,既方便村民吃水,还可以解放各家各户拉水的劳动力。”他把这一信息多次跟村“两委”班子交流讨论。经过半年多的考察论证,2009年5月,在县水利局的支援下,自来水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工,西昌村家家户户通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西昌村光照时间长、气候凉爽,非常适合种植山药等农作物。有鉴于此,焦文新产生了发展高品质山药,带动农民致富的想法。为了证实种植山药能创收的可行性,他查阅了各种农业技术资料,先后到山东寿光、北京通州、河北蠡县、河南焦作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国内最新的绿色山药种植技术。经过两年多的艰辛试验,2010年10月,西昌村的山药试验田喜获丰收,山药亩产达到了3500公斤。

2011年3月,焦文新申请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贴息专项贷款10万元,自己筹资20多万元,创办了“洪洞县同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因地制宜发展洪洞县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槐乡绵山药”,并建立了西昌村山药示范基地,在万安镇西昌村、东堡村、西堡村带动发展山药1000余亩。

通过山药种植的成功实践,焦文新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先后在万安镇西昌村等多村开展各类培训讲座30余次,教育农民解放思想,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打破农村的传统产业,并引导西昌村8户农民推广肉羊健康养殖新技术。到2012年6月,西昌村肉羊存栏3000余只,是2009年羊存栏的5倍,仅此项农民群众就可增收300余万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要想有大的发展,需要文明的村风作承载。为了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文明新风,焦文新协助村“两委”制订了《西昌村村规民约》,使村中大小事情有规可循。他先后多次与村“两委”、村民代表协调,从2010年到2011年的两年时间里,西昌村委会先后投资70余万元,修建了一座农家书屋和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使全村逐渐成为一个治安稳定、民风淳朴的和谐文明新农村。

“农村的雨露养育了我,农民的淳朴和善良感染了我,我要用知识和青春去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一句简单的承诺、一句朴实的宣告,焦文新正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重任,用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记者 杨萍 姚建)

     

责任编辑:高卓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