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村育幼苗

2012-12-21 09:44: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乡村教师的平凡,就像种地的农民。30年的山村教育生涯,见证了伟大祖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巨大变迁,同时在这变迁的洪流中,也铸就了她对农村教育之情和对山区孩子之爱。她就是蒲县山中乡小学教师魏连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师资却异常缺乏。刚走出初中校门的魏连翠,便做了一名代课教师,被委派到离家20多里的蒲县山中乡下康峪村小学代课。

初来乍到的魏连翠当时还是十六七岁的姑娘,不知该如何入手,打起了退堂鼓。然而,淳朴可爱的孩子对老师尊崇和渴求知识的眼神又使她决心肩负起这个重担。魏连翠不懂什么教学法、主动建构、三维目标等先进理念。只知道要教会学生知识,教育学生做人,魏连翠不清楚的知识甚至徒步去几里外的邻村向老教师请教。就这样,每月领着十几元钱的工资,无怨无悔的坚守着三尺讲台。付出了劳动,也赢得了成绩,在那几年的全乡统考中,他们校的成绩总排在前面,乡领导表扬道:最偏僻的学校却教出了最好的成绩,真是“深山出俊鸟”呀……在随后的年月里,魏连翠又先后到山中乡的多所单人校教学,绝大部分是偏远的山庄。就在这些沟沟坎坎的村庄中度过了30年。长期在农村教学,深切感受到农村教育资源的贫乏和农民对教育的渴求。

农民的淳朴和坚毅也感染和教育着她,使她坚定的做着一个农村教育的守望者。

曾有一个叫查杰峰的孩子,父母离异,跟着爷爷生活,爷爷年龄较大,还种了几亩粮田,劳动强度大,没有时间管他。查杰峰的成绩和行为习惯自然一直都很落后,不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甚至考试交空白卷;生活上常常想着点子骗爷爷要钱,出去买零食、买玩具;和小朋友打架更是家常便饭,爷爷也拿他没有办法。看着这样的情况,魏连翠心急如焚,想了半夜,她觉得这样的孩子最主要是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采用这种极端方式来弥补自己比别人的不足。缺什么就要补什么,第二天,她就开始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衣服脏了,默默地帮他洗干净,扣子掉了及时给他缝好。在魏连翠精心照顾下,学习成绩一天天进步,再不见调皮捣蛋、打架旷课的查杰峰了。

时光荏苒,魏连翠脸上的皱纹添了一道又一道,就这样把青春和生命无悔地献给了山村,献给了乡村教育。魏连翠的工作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多次受到了县乡政府部门的表彰。她用汗水和心血,凝结成崇高的荣誉,“骨干教师”、“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2008年10月她撰写的论文《在班级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经山西省教育学会评审荣获二等奖;2007年5月她撰写的论文《如何运用电教手段因材施教》被山西省教育学会评为三等奖……30年的山村教学经历,使魏连翠深深地爱上了乡村教育事业,并为之默默地奋斗。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荣誉,但她无怨无悔,她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了山区孩子们天真而纯情的笑容。

记者 张康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