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军民向记者介绍不同历史时期钱币的收藏。
“从周代鱼布币、秦半两、汉五铢;从唐开元通宝、宋大观通宝到元大元通宝、清钱、民国纸币……别看这一枚枚小小的古钱币,它们就像是博物馆里的‘讲解员’,向我们讲述着我国历朝历代的文明历史。”一提到自己的这些“宝贝”,我市古钱币收藏爱好者连军民便打开了话匣子。
■偶然结缘 爱好使然
一直对中国历史情有独钟的连军民,一次偶然,在远房亲戚家看到了一套精美的古钱币。谁曾想,正是这看似简单的“邂逅”,却让自己的收藏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1995年,连军民便开始了他的钱币收藏之旅。从最初收集新中国第一套、二套、三套、四套人民币开始“练手”,渐渐的,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博大精深的古钱币。
“每个朝代的钱币都不一样,但做工都非常精美,一些钱币的文字都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大家或当朝皇帝题写,每一枚钱币都堪称不可多得的艺术品。”随着对钱币知识的逐步了解,连军民对钱币的钟爱也像是着了魔一般,越发地狂热。
北京、上海、重庆、太原、平遥……为了“寻宝”,二十年间,连军民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各地,而与普通游览风景、逛街购物的游客不同,每到一个城市,他却只做一件事,直奔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变迁与钱币特色,向收藏专家“取经”。
■学习“取经” 广泛涉猎
俗话说,学习是进步的阶梯。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古钱币,连军民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浏览网站、阅读书籍、收看节目,从中获取更多的“营养”。
“中国古钱币网”、《鉴宝》、《天下收藏》、华豫之门》几乎是天天陪伴他的“老伙伴”,用他的话说,除了吃饭、睡觉、正常工作,琢磨收藏那点事,就是他唯一的“消遣”。
每逢周末,连军民都会定时去古玩市场“报到”。一次恰逢大雨,逛古玩市场的人寥寥无几,连军民随意地边走边看,无意中,发现一枚民国时期阎锡山钱币,毫不犹豫花了40元买下卖家唯一的一枚。谁知,回家一查阅相关网站,才知其现市面价格竟高达在三四万元。“钱币的收藏价值与其自身的发行量和保存量有关,政权时间较短、发行较少的钱币收藏价值会相对较大。”讲起收藏的门道,连军民侃侃而谈。
然而,在收藏钱币的路途上,也并非一帆风顺,看走眼、走弯路对于连军民来讲,也曾经历了几遭。记得,有一次在太原花了500元买了一枚声称是价值上万元、极珍贵罕见的古钱币,过后,经专家一看才发现漏洞百出,做工十分粗糙。收藏钱币,讲求戒除贪念,行动冷静,如果一时冲动和浮躁,就难免交‘学费’了。”连军民笑着说。
■只藏不卖 量力而为
“将近二十年的收藏生涯里,面对部分藏品巨大的升值空间,一些藏友不惜欲重金收买,而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只藏不卖。”连军民不禁感叹,每一件藏品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自己而言,都怀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如果真的出手卖掉,也许这辈子将再也无缘见到了。
收藏路途遥,量力而为之。谈到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时,连军民说,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令人震撼与着迷,这也是他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
“钱币的变化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变化的缩影,历代王朝的更迭、政治经济的兴盛与衰败、文字书法的演变无一不反映在一枚钱币上,这就是一本经典的历史教材。”收藏钱币也使连军民养成了平静淡然的性格,在收藏的世界里感受着快乐与安静。“收藏虽是一种爱好,但需要心境平和,不能急功近利,要量力而为,理性对待,切莫因为过度痴迷,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则得不偿失。”连军民说。
文/图 记者 成华 见习记者 杜臻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