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汾滨锦绣地 十碗香墨焕彩霞

2013-06-28 09:11: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宋希祥与他的《锦绣临汾图卷》

“一川青绿水,两岸翠屏山。远眺云影动,近闻鸟惊喧。此处非梦境,原本在人间。百里滨河路,今日胜江南。翰墨氤氲气,诗画出指端。”“希祥老友手指画,勾点弹抹出奇葩。东西两山赏美景,起始霍山延侯马。百里汾滨锦绣地,十碗香墨焕彩霞。我随宋君游画境,满眼风光是吾家。”……宋希祥的指画长卷《锦绣临汾图卷》一“收工”,便引来啧啧赞叹,我市许多书画名家为其题跋,甚至市委书记罗清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翠莲也分别为他的新作题跋“滨河玉带气脉临汾”、指墨诗画滨河烟霞”,中国书协会员、著名学者柴建国也不吝笔墨:澄怀多妙悟,指墨写丹青。叠嶂凌空起,层云涌壑生。临崖观晓日,卧石醉松风。鸟啭谐泉韵,闲斋天籁清。”

《锦绣临汾图卷》为什么能获得如此评价?

震撼。看了这幅长卷后,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据画作者宋希祥介绍,这幅图卷始作于今年3月初,6月初完工,历时百天,幅长25米,宽0.62米。画作内容山水相间,亦古亦今,以临汾人民的母亲河汾河为主线,在汾河两岸布局了临汾市各个县(市、区)的典型景点、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展现了临汾悠久的历史文化,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尤其是美不胜收的滨河景区,是作者创作过的最长的指画作品。

呕心沥血3个多月作了幅画,已经年过七旬的宋希祥为什么要费这个心思呢?他创作的《中国指画轶闻故事》出版后,华之源文化公司的王伟看到书中收录的18米指画山水长卷十分罕有,问他:你这指画山水挺有味道,怎么不画临汾滨河路呢?”还有几位朋友也说:临汾滨河路那么好,怎么没有多少画家、诗人的作品呢?”

这个建议与宋希祥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即刻整理自己曾经积累的速写草稿、资料等,开始构思,3月1日正式开始创作《锦绣临汾图卷》。创作过程中,宋希祥曾两易其稿,第一稿只局限于汾河沿岸几个县(市、区)的风光,画幅长13米,画了一个多月后,感觉这样不够完善,于是开始第二稿的创作。”

对于这幅作品,宋希祥倾注了太多心血,付出了太多辛苦,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体重减了不少。虽然他自小生活在临汾,由于工作关系,对各县(市、区)的风物、人情,地理环境……有所接触,多有感悟,并曾经拍摄了许多照片、留下了许多速写底稿,可是,真正在一幅画卷上要呈现全市众多的风景名胜,宋希祥还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汾河是临汾人民的母亲河,临汾因之而得名,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临汾气脉,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临汾儿女,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建设滨河路,使滨河路每一处都是亮丽的风景,都是瑰丽的诗篇。

为了能更好地表现滨河路的神韵,宋希祥多次步行在滨河景区采风,一走就是好几公里,他看山看水看风景,画山画水画风景,回来后就挥指泼墨,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在宣纸上。

宋希祥对这幅作品几乎着了魔,满怀激情,每天早起晚睡,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早上5点多他就起床开始画画,偶而休息一下,他的手也没闲着,在空中指指画画,将虚无的空气当成了草稿纸;甚至晚上就寝时,也将速写纸放在枕边,哪怕是梦中偶有灵感,也会迅速地将其画下来。最有意思的是,他偶尔看电视,也异于常人,不看其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不知谁和谁是什么关系,不清楚他们有着怎么样的纠葛,甚至不知道谁是主角,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看着电视中的风景,想着将此放在滨河路的哪一处更好看,放在哪一处画面更出彩。

思路凝滞搁浅的时候,宋希祥就看看名作,想想诗词,寻找新的灵感。出于对他健康的考虑,曾为医生的老伴多次提醒他“少画画,多休息”,可他总是“阳奉阴违”,就在这次采访时,他还风趣地数次提醒记者:不要写我很辛苦,否则,老伴看到后会限制我画画。”

宋希祥创作的《锦绣临汾图卷》从东山,到西山,南侯马,北霍山,移步换景,25米的指画长卷描绘了多少旖旎的自然风光、包含了多少厚重的人文景观,如熠熠四射的珍珠串链,美不胜收。这幅作品山水云气连贯,线条流畅,迁想妙得,布局优美,时而大气磅礴,气势如虹,时而细腻旖旎,气韵生动,画出了临汾的神韵,更画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长卷画面中,既有临汾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更有临汾人民的发展愿景;创作风格上,既有生活的真实,又有艺术的浪漫,且如此长卷,在指画史上实属罕见。

画完后,宋希祥意犹未尽,又赋七言排律36句,汾河浩浩过平阳,*串起珍珠缀玉装。……丹青胸臆托指趣,纸上江山翰墨香!”述其胸臆。

临汾市委书记罗清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翠莲,市人大副主任王醒安(书画家),市委原秘书长秦瑞亮(作家、书法家),及更多的书画名家柴建国、赵亭人、仇锦、张忠民、王天平、朱少华、李建勇等为此长卷写了题跋,纷纷表达了对滨河路,对临汾的喜爱;并赞扬宋希祥指画艺术的独特高超,盛赞了他的艺术驾驭能力,这些文采熠熠的题跋,使诗书画合璧,与画卷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更增添了这幅指画长卷的艺术魅力。

《锦绣临汾图卷》卷首诗

文/宋希祥

汾河浩浩过平阳,串起珍珠缀玉装。

湿地连绵如碧毯,高楼林立似幽篁。

花团锦簇繁星坠,云树绕堤翡翠镶。

苇密水清栖鹭鹤,天蓝沙暖睡鸳鸯。

霓虹闪闪长桥卧,锣鼓威威大道畅。

牡丹圣境留仙迹,荀卿太岳劝学忙。

东岳樵风坐飞虎,西天佛国塑辉煌。

千寻壶口黄河啸,*七里陶唐帝乘凉。

访古丁村思远祖,称雄重耳驰八荒。

云丘山岭存玄奥,老爷峰顶鸣凤凰。

乾坤湾里生异景,琉璃广胜映霞光。

沃衢高耸牌楼矗,车马坑深古意藏。

凭吊尧陵谒尧庙,再登陶寺观天象。

洪洞槐树寻根脉,霍州署衙考大堂。

人在旖旎游梦境,车行画廊胜龙骧。

顾恺重生难罢笔,*陶潜到此忘还乡。

最爱雄都风物盛,*常引诗家逸兴长。

丹青胸臆托指趣,纸上江山翰墨香!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