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安泽县杜村乡东唐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山高路险,人穷心散,媳妇不上门,光棍成了群”,这句话深刻地概括了当时东唐村的地理人文面貌。
面对穷困的家乡,总有人挺身而出。1993年,已经在外参加工作的东唐村村民郝爱忠毅然放弃在外优越的工作返乡,成为一名村委委员。经过三年磨砺,在群众的一致拥戴下,郝爱忠当选为东唐村党支部书记。
一直以来,吃水难和行路难都是困扰东唐村村民生活的大问题,郝爱忠上任后就将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当做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工作的第一年就为村里接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全村400多口人吃水难的问题。随后,他又带领村民修通了唐村组至周家沟组的道路,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更多令东唐村村民拍手叫好的惊喜还在后面。2003年,对于东唐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东唐村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为了让村民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郝爱忠把工地当做自己的家,时刻跟进工程进度、查看工程质量,经过三年的努力,这项投资150万元、共移民67户、302口人的移民搬迁工程使东唐村逐步建成了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新农村。
2007年,东唐村被列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凭此大好时机,郝爱忠一鼓作气,带领全村村民建设了综合办公楼、甲级卫生所、便民服务店、科技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他和群众一起取土填沟,建造涵洞和休闲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圆满完成了第一轮新农村建设工作。
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善了,郝爱忠又开始琢磨了。他明白,只有生产发展了,村民的生活才能富裕。为了解决群众增收难的问题,郝爱忠多次带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交城、晋城、太原等地参观学习,借鉴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经过实地考察,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郝爱忠决定在东唐村发展核桃种植。自2009年至今,东唐村的核桃种植已经发展到了65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边核桃种植产业发展喜人,那边郝爱忠又在积极筹划鼓励更多的村民自主创业,走上致富路,为此,他联系3户村民在东唐村率先搞起了肉牛养殖,为村民创业带好了头、起好了步。2011年5月,郝爱忠路经长治市长子县,发现养殖肉鸭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他又带头搞起了肉鸭养殖。如今,东唐村的肉鸭养殖已经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他又带领村民搞起了蔬菜种植,先后修建蔬菜大棚34个,再一次实现了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梦想。现在,东唐村形成了4个规模合作社,全村85%的党员参与到合作社,合作社的发展解决本村劳动力100人,使更多的村民掌握了科学生产的技术。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村集体经济规模达到150万元。
“看到老百姓富裕起来,这是我最大的幸福,这也更加印证了自己当初回乡发展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愿意继续当好农民致富路上的‘舵手’,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把好方向。”朴实的郝爱忠这样说。(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