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山村致富坦途

2013-07-18 08:33: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认识辛忠明的人都会留意到,他的每双鞋都是“灰头土脸”的,作为蒲县太林乡河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十多年来,他上山治理荒坡、下地查看果树、进厂养殖金蝎……愣是让河底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旧貌换新颜。“河底村历史上最好的干部”,这是河底村村民对辛忠明的评价。

1995年,辛忠明高票当选为河底村武家崖村民小组组长,那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村民用上干净的自来水。“要能把水引上,就是千秋大业;要是引不上,就会遗臭万年。”工程还没开始,就听见村民的质疑声。辛忠明对这些冷嘲热讽充耳不闻,带上10来个村民开始上山找水。虽找到水源,但能否把水引到村民家中还是个未知数,一心想让村里通水的辛忠明忙前忙后,带领村民为这项工程奋斗。在辛忠明的执著坚持下,汩汩的清泉终于从村民水龙头里涌出。任职多年的老支书任福宝拍拍他的肩膀:“忠明老弟,你确实干得好。”走上支部书记岗位后,辛忠明动员一班人积极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加强村干部的勤政廉洁,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这让他赢得越来越多的群众支持。2003年,辛忠明和困扰河底村多年的路“杠”上了。他多方筹集资金,克服重重困难,修通了河底——道角——腰峡8公里的砂石路。2011年,借全省“五个全覆盖”东风,村里长长短短的土路全部变身成了水泥路。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2004年,辛忠明筹资修建了武兴桥,既美观又实用,解决了群众过河难问题。2010年,辛忠明把阻挡群众出行的河道硬生生改了,还打坝造田。2011年,实施了荒山治理造田工程,使河底的耕地面积从3000多亩增加到4200多亩。2012年,他提出“十年看河底”的绿化荒山计划,栽植松柏树6万余株,这令来过河底村的人都惊叹不已。

特种养殖是辛忠明打出的村民致富的一张王牌。经过认真研究,他将目光锁定在市场前景看好的蝎子养殖上。2012年5月,他组织68户村民,以每户入股5万元的方式,共同组建了“蒲县鼎旺达金蝎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比他参观过的企业还大。在辛忠明的精心照料下,蝎子成活率和繁殖率都尤其高,每个蝎池都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金蝎宝宝。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及深加工,又新建了3座1800平方米的人工恒温生态养蝎池,1座800平方米深加工车间,1座400平方米库房。养蝎场让村里近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也吸引了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回乡发展。预计蝎子厂扩大后,农民人均收入将从3000元提高到2万元左右。为此,他被蒲县县委、县政府评为“特色产业状元”。

“焕乎文章尧王讲话处,巍哉武崖蒲子富庶村。”辛忠明把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岁月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也让村里新建门楼上的这句对联蕴含的期盼变成现实。尽管他连续2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重点工程建设模范个人”称号,连续5年被评为“模范村干部”,但辛忠明富民强村的步伐还在继续着——“今年,我们村要响应县里提出的‘两个十万亩’农业发展规划,组织村民连片栽植核桃734亩,马铃薯300余亩”。(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